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在第十二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今日在此间揭晓的第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为中国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走低的尴尬,挽回一丝颜面。
在中国,是否设立“国民读书节”一度引来争论。以中宣部等为首的官方,将在时机成熟之际,设立一个法定的“读书节”;但此举被认为“治标”难以“治本”,有人认为读书是一件私密之事,不需要也不可能成为法定义务。
事实上,真正遏制中国人读书的并不是没有时间。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让现代人无心读书;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快餐文化的流行,更是将读书时间挤压殆尽;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早就与成绩挂钩,读书兴趣自然锐减。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表示,在全社会培育出良好的读书氛围,是国家图书馆履行文化传播、对公民进行终身教育的职能。
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十七个部门,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联合发出了开展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倡议。
民众对阅读的怠惰,与官方的高调宣传倡导,形成鲜明对比。何计消除中国国民阅读的尴尬?正解或许需要官方推促,但根本仍在民间;民众“心想”方能“事成”。这,才是关乎国民素质的根本问题。
设立于一九九五年的“世界图书日”,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辞世的纪念日。
第二届“文津图书奖”参评图书范围为二00五年度出版的汉文版图书,共有十本书获此殊荣,涵盖人文与自然科学,分别是:《未来世界的一百种变化》、《万物简史》、《一八六0:圆明园大劫难》、《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彩图科技百科全书》、《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学哲学 用哲学》、《当中医遇上西医》、《退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