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四月十八日电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计今年六月上海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正式建立。目前,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收到皮影、民间古戏乐、旗袍制作和水印木刻等申报项目一百零三项。
此次申报项目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曲艺、民间手工技艺、民俗等九个大类,这些申报项目大多长期流传于上海地区,由民众生产生活中直接创造,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如青浦田山歌、浦东说书、马桥手狮舞、罗店龙船等。
共有二十三项民间手工技艺进行了申报,弥补了上海在民间手工技艺这一项目的空缺。在这一大类中,有人们熟悉的王家沙点心、南翔小笼、徐行草编、上海黄酒等制作技艺,也有曾经风靡一时、现在较为陌生的鲁庵印泥、罗经十字挑花、鼎丰腐乳等制作技艺。另外旗袍制作也有龙凤旗袍制作和本帮旗袍等。
有关专家指出,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远不止这些,在发掘和整理中还需开阔视野。如中医类中,现在只申报了石氏伤科一项,其实上海有许多有名的中医,单在中华医学会“挂号”的门派就有何氏内科、丁氏内科、蔡氏妇科、顾氏外科等十七项。
从去年起,上海广泛开展非物质遗产普查工作,发掘民间文化和工艺,包括各类岁时节日、庆典仪式、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并进行登记、采录和建档。同时,上海各区县也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博物馆和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