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7日电 香港《文汇报》刊载陈鲁民先生的文章称,历数中国古代君王,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阿Q一般的避讳不同,封建帝王里可以称得上不怕揭短的人,武则天或可算一个。
俗话说:树怕揭皮,人怕揭短。可见,这揭短是犯大忌讳的事,也是最伤人的武器,轻易不要使用,弄不好就会损人害己。所以民间又有一句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因为揭短的短,不是一般的小错误,而通常是不大好看的隐私,羞于见人的缺陷,神经敏感的痛处。一个人被揭短后,一般的反应都是恼羞成怒,或当场翻脸,反唇相讥,或者怀恨在心,逮着机会狠狠报复。而那些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封建帝王,则会毫不迟疑地砍下敢揭短者的脑袋。
朱元璋出身贫贱,当过和尚,造反起家,他把这几点看成自己“短处”,非常忌讳,谁要不小心提到“亮”、“光”、“贼”、“则”几个字,他都认为是在揭自己的短,那是非杀不可的。感谢进化论,他的后代比他要略强点,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疏,指出万历皇帝朱翊钧“酒色财气”,病入膏肓,并对症下药,贡献箴言,触到了朱翊钧的短处与痛处。朱翊钧阅疏后大怒,“以致肝火复发”,发狠“朕气他不过,必须重处”。但在老臣申时行等的劝说下,也仅对雒于仁革职了事。这就算是不易了。而清代几个皇帝害怕揭短,都神经过敏成病态了,举不胜举的“文字狱”,就是对揭短或“疑似揭短”的无情报复。
检点历史,封建帝王里可以称得上不怕揭短的人,武则天或可算一个。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讨伐檄书,什么“秽乱春宫”、“狐媚惑主”,“杀姊屠兄,弒君鸩母”,真真假假,荤的素的,把武则天揭短揭了个底朝天,骂了个狗血喷头,如同猪狗。可是看完檄文后,她竟怡然微笑:“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则前此宰相之过也!”她能当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没这个肚量还真不行。或曰,她这是刀长莫及,只好假装雅量,要不然骆宾王有十个脑袋也不够她砍。
那么,还有一次,朱敬则当面给武则天揭短:“臣闻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圣格言也。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亦。近闻上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宾洁白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堪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愚职在谏诤,不敢不奏。”(《旧唐书·张行成传》
这个短也揭得太过分了,太不给老太太留面子了,他不仅把武则天偷偷包的几个“二爷”、“三爷”、“四爷”一一公开点名,还把武则天准备新纳的几个面首逐个亮相点评,毫不隐晦。大家听了,都为朱敬则捏把汗,心想,完了,这小子乱子捅大了,不是杀头就是充军,就是灭族也不无可能。可是,武则天到底是武则天,被揭短后,虽然脸上一时很挂不住,青一阵白一阵,但毕竟方寸依旧不乱,不仅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好言抚慰,说“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还“赐彩百段”,以示谢忱。而且,从谏如流,把几个自告奋勇的“候补相好”辞退了事。后来,也没有听说武则天给朱敬则穿小鞋的故事发生。
武则天当女皇,历来有许多人不服气,说她“不正宗”,属于“母鸡司鸣”,可就人家这不怕揭短的雅量、胸襟、见识、修养,又有几个须眉男子能比得上?且不说她治国安民的本事与气魄,她敢立无字碑的自信与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