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经淡出视野有些日子的易中天,在北京见了记者,他那卖足了关子的《品三国》(下)将于4月8日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首发。该图书大厦是于丹解读《论语》和《庄子》的两本新书的首发之地。世道已经今非昔比。在于丹创下了日签15060册新书的纪录之后,谁也不能肯定易中天能否再创辉煌。对此,易中天看得很坦然:“作为长江的前浪,我不会死在沙滩上。”
曹操:偷梁换柱打天下
曹操的困难就是他的资本。曹操的资本是什么呢?奉天子以令不臣。靠着这一资本,他才征得了土地。但是这样一来,他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不能把这块土地上的老房子拆了,另外盖一栋新的。相反,他还必须装出一副很维护这旧房子的样子,就像一个尽心尽职的老管家,而不是强行拆迁的开发商。显然,曹操的房子并不好盖。
好在曹操是一个有理想无蓝图的人,他可以边干边摸索。曹操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他的办法就是“搞装修”。或者说,用“搞装修”的办法,一点一点进行改造,最后再把别人的房子变成自己的。这种办法好是好,却有一个前提,就是“老房子”不能倒。哪怕里面烂透了,框架还得留着。东汉王朝这个“老房子”的框架是什么样的呢?三根支柱,一个屋顶。支柱就是外戚、宦官、士族,屋顶就是大汉天子。曹操迎奉天子到许,屋顶就有了,但那支柱却三根倒了两根。外戚和宦官在董卓入京之前,就已经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再也扶不起来。如果剩下的一根(士族)也不要,房子就会塌下来。
孙权:“本土化”经营
孙吴和蜀汉原本没有资格建国。孙权的父兄靠着武力抢了一块地盘,但那在理论上只是帝国大厦里面的一套公寓,孙权自己没有房产证的。
因此,孙权采取了与曹操不同的建国路线和战略方针。这就是“江东化”,亦即“本土化”。前面讲过,东吴政权的主体,原本是以周瑜为代表的淮泗将领,和以张昭为代表的流亡北士。这些人都是外来力量,党羽不多,势力不大,根基不牢,可以放心使用。但也正因为如此,孙权不能单靠他们来建国。单单依靠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东吴就永远是一个飘忽的政权。因此,孙权只能“江东化”,也必须“江东化”。于是,他毅然将一部分政权和一部分兵权,分别交给了顾雍和陆逊。在孙权那里做官的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子弟,更是数以千计。这样一来,江东士族就和孙吴政权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刘备:“计划外”政权
如果说曹魏是“非和平演变”,孙吴是“本土化生存”,那么,蜀汉就是“计划外单列”。按理说,刘备原本是没有资格建国的。他虽然有皇族、宗室的身份,左将军、豫州牧的头衔,但那都是“空头支票”,并不管用。他也有自己的小集团,但武士强谋士弱,成不了气候。所以,群雄逐鹿的时候,没什么人把他看作竞争对手。鲁肃的“东吴版《隆中对》”,也只说与曹操、刘表三分天下。蜀汉,实在是“计划外”冒出来的政权。
刘备居然成功,一半归于他自己的努力,另一半则要算他运气好。运气好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得到了诸葛亮、庞统、法正的辅佐,变成了武士谋士都强;二是他的两个同族———刘表和刘璋,武士、谋士、自己都弱,或武士、谋士虽强而不能用,结果被刘备夺了地盘。当然,刘备能够得到诸葛亮、庞统、法正的辅佐,也有他自己的努力,那就是思贤如渴。但一个人再思贤如渴,也得有贤人让他思、让他想才行,所以仍然有运气的成分。至于刘表、刘璋的弱,就完全是刘备的运气了。
【关于于丹】
不担心晚辈抢饭碗
半年前,易中天在人们眼里还是个无人可匹敌的教授,他《品三国》(上)55万册的首印数和14%的版税率让人咋舌,他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爱侃的北京人还送了他一个绰号“学术超男”。但是半年之后,两本书卖了400万册的于丹成了读者谈论最多的对象,这恐怕是易中天当初欣然为《于丹〈论语〉心得》作序时,所没有想到的。
对于于丹的后发制人,易中天到底担不担心饭碗被抢?“我想我不会担心吧?人家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死在沙滩上。我想我不会,我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不断出新浪。”言下之意,易中天把于丹看成晚辈,而身为前辈的他并不担心自己就此沉沦,他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易中天表示,他反感被人拿来比来比去,“大家都是做学问的,还是以研究学问为主吧,这也是需要天分的。”
【关于新书】
更注重学术性
易中天说的“新浪”,也许就是相比《品三国》(上),易中天在写下部的时候更注重“学术性”。在新书开印之前,易中天特意闭门谢客多日,拒绝一切媒体采访,专心修改文稿。他不仅撇开讲稿,完全以书稿的形式来写,还增写了《百家讲坛》播出的36讲《品三国》之后的另12讲内容,此外更增加了一篇3万字的结束语。这篇结束语被认为是易中天“学术三国”的代表之作。文中,易中天运用阶层缝隙的方法,对三国风云人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道出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
能提出“学术化”的口号,说明易中天对自己《品三国》还是充分自信的。然而就在上个星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提出了“向大众传播经典要有资格”的命题。暗指《百家讲坛》某些主讲人讲经典没资格。昨天被问到此事,易中天很气愤:“这是媒体在搬弄我们和朱先生的关系,我个人对朱先生的人品和学养都没有意见,我很尊重他,但是说到‘资格’,我要问的是:第一,谁来认定?第二,怎么认定?第三,现在咋办?”
【关于销量】
已经预订180万册
在《百家讲坛》群雄崛起的2007年4月,《品三国》下部卖不过上部,这起码代表了出版界一部分人的看法,有人甚至认为《品三国》(下)推迟了好几个月才出版,正是为了避免和于丹的两本新书“正面冲撞”。《品三国》
(上)目前已累计销售了200万册。对于争议,昨天上海文艺出版社方面很自信地进行了反驳,据该社负责宣传的任春介绍,《品三国》(下)的出版时间之所以一再推迟,是因为易中天想精益求精,根本没有“避让之说”。而目前该书的全国预订量已经达到了180万册,出版社正在加紧印制,现在已印了100万册。“印都印不过来,我们怎么会愁书卖不掉呢?”据了解,易中天定于4月15日上午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现场签售《品三国》(下)。(记者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