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4日电 香港《文汇报》报道,记者昨日从上海文广局获悉,旗袍和中山装已经正式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后结果将于6月9日揭晓。目前,已有多家单位请缨为旗袍制作工艺“申遗”,一度因找不到申请主体而陷入“申遗”困境的中山装工艺也已“名花有主”。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表示,“要保护的并非旗袍和中山装本身,而是其制作工艺。”据了解,为旗袍制作工艺“申遗”的单位包括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龙凤中式服装。而上海长宁区文化局则会全力承接中山装制作工艺的“申遗”工作。
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介绍说,旗袍因是“旗人之服”而得名,虽然出现在北方,但其“发祥地”却是上海。阮玲玉、胡蝶等上海电影明星的“偶像效应”更加速了旗袍从少数民族服饰向中国妇女代表服装的蜕变。
高春明表示,真正的旗袍一定要是纯手工量身定制,仅“量体”步骤就要求测量全身上下36处,纽扣花样更多达数百种。但随着批量时装的冲击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旗袍的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加强保护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与旗袍一样,中山装与上海也渊源深厚。第一件中山装当年就诞生于上海。(何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