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南水北调工程 电影《天河》在北京首映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尹力)历经长达11年的建设施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今年11月正式通水。届时,北京和沿线各省将用上来自丹江口的优质江水。由北京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献礼影片《天河》于28日在京首映,该片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际登陆全国院线。
当日,作为本片编剧之一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在首映式上表示,在南水北调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将其展现出来是每一个电影工作者的责任。《天河》中着重塑造了工程决策者、建设者和搬迁移民三个层面的人物形象,用讲述“中国好故事”的方式来反映时代风貌,通过人物和家庭的命运折射出“南水北调”这一举世瞩目的调水工程,突出表现工程建设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蒋旭光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工程和民心工程,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基础性工程。这项宏大的工程至今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论证、勘探和建设。它是广大工程建设者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一个人间奇迹,也是数十万搬迁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唱响的一曲奉献之歌。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北京民众将能喝上来自丹江口的清清江水。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北京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拍摄了故事片《天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献礼,并以此表达京城民众对这项伟大工程及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
影片《天河》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通过塑造董望川(李幼斌饰)、江浩(段奕宏饰)、周晓丹(俞飞鸿饰)等主要人物,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河水治污等重要环节中的感人故事。
主演李幼斌认为,和其他献礼性影片相比,《天河》的故事扎根于生活,影片中的人物面对纠结复杂的现实情况,其情感更具真实感。电影中还包含了工程沿线各地的风土人情元素,“一定能让观众看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当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及沿线移民代表观看了首映。从湖北十堰市郧县安阳镇余咀村搬迁到黄冈市团风县黄湖社区的赵久富告诉记者,村民们在搬迁前既舍不得背井离乡,又怕融不进迁入地的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这些移民才知道”。他表示,搬迁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电影只讲述了一部分,“其实要说一个星期都说不完”。
据悉,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影片主创团队扎实深入一线,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研究、论证、勘探、建设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深入中线工程水源地、渠首、沿线和受水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南水北调工程专家、移民干部、搬迁移民群众数次座谈,采集了生动鲜活的创作素材。
同时,为了让观众在影片中全面直观地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摄制组分别采用有人驾驶直升机和无人飞行器在沿线一路航拍,呈现一条年轻且壮观的地上“天河”。此外,摄制组还远赴内蒙额济纳旗航拍干涸的沙漠、被吞噬的古城、千年的胡杨林、寂寞的驼队,让观众更加切身体会南水北调工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以唤起民众的危机意识,呼吁全社会保护生态,节约用水。
除李幼斌、段奕宏两位主演外,俞飞鸿、王若心、高明、赵有亮、林永健、吴军等实力演员也倾情加盟《天河》。濮存昕、陈宝国、姜昆、宋春丽、黄梅莹等多位表演艺术家在片中亦有亮相。尽管他们多数人在片中的角色只有一两句台词或一两场戏,但每个演员都不计酬劳,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演出。
据悉,电影《天河》将于11月登陆全国院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之际与观众见面。
南水北调工程,是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该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整个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