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收获的季节》:二人转的美学革新(图)

2014年08月28日 14: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电视剧《收获的季节》剧照

  张辰琛

  宋小宝饰演的金翰林,是本山传媒制作的正剧《收获的季节》最重要的变量,其他角色基本上都由着性格和环境发挥。少年极度坎坷的宋小宝,直到拜入赵本山门下之后,经过《相亲》系列小品的磨砺,赵本山才给他出演苦情剧《樱桃》的机会。这个生于1981年的苦孩子,于今很有自信地出演“非典型富二代”,与小沈阳、于震宇做情敌,上演一出乡村版豪门寒门对头戏。

  《收获的季节》收视率一般,显而易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除了宋小宝之外,整个故事都正经,相对比《乡村爱情故事》七部曲和《马大帅》、《刘老根》、《樱桃》等系列剧来说,不够闹腾、折腾,没有足够强烈的情节和特别拧巴的人物设置,二人转美学难以有更多空间。个头矮小、长相寒碜的宋小宝在本剧中还是浮夸中带着自信、荒唐里却有自觉,弹簧一样的嘲谑不时带出生活的复杂况味。

  同为1982年出生的编剧兼导演孟令宇、男一号于震宇,分别从《乡村爱情》里的小配角皮长山和赵本山助理的身份转变为该剧主创,《收获的季节》是一部相对出色的表现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实践的剧目。本剧以东北一农村花生大丰收却遭遇价格走低,农民收入难以保障的困境为由头,引发农村各种不同力量的角逐,最终于震宇饰演的大学生孙向阳、毕畅饰演的副镇长吕薇、宋小宝饰演的土豪富二代等,战胜了小沈阳饰演的张孝般——正是他不走正路、坑蒙拐骗,令诸多角色和花生企业遭遇困境。最终建立起来的产供销一体化的食品企业,融合了多种所有制,这个故事里有理想、爱情和资本、民风的冲突与和解,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

  本剧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整体故事偏向写实,“80后”主创交出的作业可给70分。本山传媒在近十年的狂飙突进,将中国电视剧和喜剧业的重心引领向东北。赵本山对二人转的革新,特别是本山传媒打通产业上中下游及周边,成熟的造星系统操作——师徒传承、艺术院校、刘老根大舞台、电视台栏目剧、春晚小品、影视剧、传媒营销等,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已然可以自给自足地生产各种类型的产品供观众消费,以至于可以将宋小宝、小沈阳等人,从草莽江湖提升到巍然庙堂——这些人和粉丝之间的共生关系,甚至超越绝大多数偶像明星。

  美国学者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在《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里写道:“粉丝不仅仅是一个使用或享受媒介的人,更是一群用特殊的媒介产品、明星或风格标示他们自己的人。”二人转这门艺术本身便是在表演和曲艺之间,赵家班吃的这行饭受众广泛,几乎不存在表演阈值,考验的不只是临场发挥,也要足够的人生经验和舞台沉淀。《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是将二人转舞台表演、东北农村生活和必不可少的夸张虚构搅和在一起而杂糅出的新式类型剧。传统二人转本有情节线和俗艺线,往往带有很多黄段子和腔调、姿势。“刘老根大舞台”的兴旺发达,既继承了二人转的特色,也突破了许多传统限制,更是让这一支的发展遮蔽了其他流派。赵本山推动的绿色二人转,已经整合忽悠、杂耍、脱口秀、特技表演,各种组合的大招令现场观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电视剧表演时的最大难题便是收着演和找节奏感,同时依然释放出广场狂欢感。

  赵本山、宋小宝等喜剧艺人,十几岁时看尽了人情冷暖,尝遍了酸甜苦辣。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以观众难以相信的圆熟融润诠释着极端化的生活流、剧场风,他们的艺术往往被学界所不喜,也经常会制造一些社会话题,然而他们主导的小品、相声、剧集等演出,却更容易贴近大众。本山传媒以及潘长江等人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东北风,这也让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强势的文化武器,至少在国内几乎是所向披靡,在海外也有相当影响。初期赵本山还需要范伟、何庆魁的合作,如今有门下弟子小沈阳、宋小宝、刘流等相助,赵本山的造星能力便是其摇钱树——以前是与前辈、兄弟合作,如今则基本是带领门徒和子侄打天下,本山传媒比德云社的跨界更加多元、舒展,在社会各阶层都有比例不一的粉丝群。归根结底一句话:“粉丝的力量最强大。”

  本山传媒制作的电视剧,无非是小人物或狡猾、或诙谐、或茫然的生活,多部喜剧和苦情戏《樱桃》、《樱桃红》几乎拿下所有时段的收视率冠军,正剧《说书人》、《老兵》和《收获的季节》描写的生活,基本上对准黑土地的爱恨情仇,架构起特殊环境下的人物性格、基本冲突,情节一经展开,又大开大合,又磨磨唧唧,年轻人的恋爱、婚姻、事业、生娃、进城务工、在乡下打拼,加上陈芝麻烂谷子和现实利益、人情的混杂,二人转演员现实感十足的唠嗑式演出,将铁岭、辽阳等地的慢生活通过变奏产生出奇异的效果,好这一口的观众只要进了局,就很难抽离。《说书人》和《相声演义》是对本行前辈的致敬,也是对事业的自我认同,而《乡村爱情故事》和《收获的季节》则是对中国农民形象的塑造,制造了市井红尘气息浓郁的当下桃花源生活。然而,东北风剧集的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故事、人物、性格和走向,基本上难出新意。这些剧集少有本山门徒之外的参与者,目前急需圈子外高手的参与,否则一旦观众审美疲劳时,再去挽回局面恐怕为时已晚。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