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安鼓乐“邂逅”南音 千年雅乐共话传承

2014年06月14日 1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西安6月14日电 (记者 张一辰)14日,作为中国最古老乐种之一的南音北上西安,与当地流传千年的西安鼓乐联袂展演,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场“非遗”文化大餐。

  南音,起源于前秦,兴於唐,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至今保留着“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宋元时期,因“海上丝绸之路”盛行,南音也随之流传至东南亚,甚至远达欧美。2009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福建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南音作为“非遗”项目应当遵循“先传承,后发展”的理念。目前,南音传承途径主要包括“家族式”、民间南音曲艺社团及当地乡村音乐教育等方式。

  有着20余年海外从艺经历的南音国家级传承人夏永西告诉记者,南音是东南亚华侨华人娱乐休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并已成为海内外闽南文化联系的精神纽带。

  “气势恢弘的西安鼓乐与古朴优雅的泉州南音同台献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吴珊珊说。

  作为此次展演“东道主”的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并成为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享有“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美誉。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被誉为西安鼓乐活化石的赵庚辰表示,因民间鼓乐社的乐手只识“工尺谱”,加之记谱方式不精确,一些古曲仅能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承,随着一批老艺人的离世,鼓乐面临失传的境地。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有民间鼓乐社10余家,共200多名乐手,古乐曲有1000多首得以流传,其中近200首已被翻译。

  在“嘈嘈切切”的弹奏中,来自西安当地的何家营鼓乐社、都城隍庙鼓乐社、南集贤东村西村鼓乐社与泉州南音中心的乐手们分别演绎了《群英宴》、《十六拍》、《铜鼓》、《望明月》及《听见雁声悲》等经典曲目,以飨观众。(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