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目前市场上的作文书给人一种繁荣的假象

2013年08月27日 13:3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作文类图书作为教辅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门类,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开始兴起,到新千年伊始的空前繁荣,再到如今的举步维艰,正在经历着盛极而衰的过程。是就此默默消亡,还是决心二次创业,是摆在作文类图书面前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从目前市场上作文类图书的现状来看,问题主要有三个。

  出版同质化。目前市场上的作文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摆在书店的书架上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一种繁荣的假象。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书同质化相当严重:你出“作文大法”,我就出“作文宝典”;你有“满分作文”,我就有“百分作文”,不一而足。但是翻开这些书就会发现,内容雷同,格式一致,甚至连封面都差不多,感觉就像一个人写的。同质化的后果就是让人无法区分,只好都不买作罢。

  水平劣质化。前几年作文类图书的繁荣,让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出版单位和民营公司一窝蜂地进来。这样的后果,就是质量低劣。有些书内容粗制滥造、完全跟风、毫无创新,从策划到出版,只有十几天甚至几天的周期。

  市场悲观化。作文类图书发展了二十多年,市场已经变得理性,消费者不再是看到一本书就买,而是要货比三家。而现在市场上的作文书一方面由于图书的同质化和内容的低劣化,让读者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类图书的信心也在丧失。根据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真正的好作文在于实践,而非从书中照搬照抄。如果依赖作文书,大家写的作文千篇一律,会对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相反的效果。

  由此可见,作文类图书似乎走进了一个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这就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从单纯提供素材的“小作文”向提供方法的“大作文”转变。

  目前的作文类图书,大多数局限于提供范文和素材,这也是最省力的一种成书方式。这种书可能在一开始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背一背、抄一抄就可以用,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用处不大。因为单纯的抄袭或模仿,没有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写完了就完了,不会有什么提高。真正的方法不等同于技巧,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细致观察生活,用心思考问题,这才是好作文的王道。所以,真正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文类图书,一定要跳出“作文”来指导作文,树立“大作文”的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如何培育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立意,如何广泛阅读。也就是说,不仅要求学生要“主题鲜明、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文笔流畅”,还要教他们如何才能做到,再辅之以一定的素材和技巧。

  其次,从笼统性向细分性转变。

  作文水平需要积累,每个年级要达到什么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以前的作文类图书,无论对象和内容都比较笼统。因此,要细分对象市场,从小学到高中至少可以区分七个层次(小学低、中、高年级各一个,中学低、高年级各一个),同时,还可以推出针对教师的专业类图书,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对象体系。同时,营销上,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市场还要做细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文化教育水平不尽相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对图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要将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这个市场的图书产品。

  第三,从单一的图书产品向多样的市场营销手段转变。

  现在,营销手段越多样,才能吸引各个层类的消费者,图书营销也是如此。首先,可以将图书营销和网络结合起来。现在,出版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站,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作重点推荐,可以在网上设立论坛、微博等,与读者进行互动,可以就读者的作文进行点评,还可以听取读者的意见建议。对于重点图书,还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作重点推荐,形成立体宣传。其次,可以将图书营销和讲座、交流、培训、夏令营、作文竞赛等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再次,可以拓展作文类图书的产品形式。有的出版社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作文书品牌,有一群相对固定的消费者,通过这些品牌效应,可以拓展产品的样式,比如电视、电影、光盘等产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效益。(赵明 作者系朝华出版社编辑)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