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位叙利亚著名诗人和中国诺奖得主莫言的对谈

2013年08月13日 2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 马海燕)在当今这样一个现代化急速推进的社会,文学的使命是什么?这一问题既边缘又核心。一场名为“从伤口长出翅膀——文学在古老东方的使命”的对谈13日在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与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之间展开,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阿多尼斯是当今阿拉伯语最重要的诗人,有着广泛的世界声誉,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莫言则是最近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双方都对彼此的文学成就和写作立场颇为赞赏。

  会议主持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说,“从伤口长出翅膀”是从阿多尼斯诗歌当中找出的一句话,隐喻了文学和历史记忆、生命经验、精神创伤之间的一种深层关系。中国和阿拉伯民族有着近似的文化背景和近代命运。许多近似的民族精神创伤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体记忆,从阿多尼斯的诗歌和莫言的小说中都可以读到。

  作为主人,莫言把更多机会让给了自己请来的尊贵客人。他谦虚表示,自己确实没做好与这么一位伟大诗人对话的准备。尽管两年前读过他的书《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读的时候感觉热血澎湃。

  莫言认为,阿多尼斯的诗歌与他所在的土地环境分不开,也跟他个人一生的境遇分不开。他是黎巴嫩的后裔,出生在叙利亚,在巴黎求学,在巴黎生活。但正像阿多尼斯曾经说的,他的祖国就是阿拉伯语。只要语言存在,哪怕与祖国相隔千山万水,他依然可以通过语言来找到最深处的记忆,找到根的感受。

  阿多尼斯说,自己出生在叙利亚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村,家人都是农民,小时候家乡没有学校,他跟父亲学习文化。由于一个偶然机会进入了附近法国人办的一所学校,1944年叙利亚独立以后,这所学校关闭,他只进行了一年多的的学业被迫中断,这让他从小养成了对社会批判的态度。

  阿多尼斯认为,20世纪以来有一种错误,就是把政治史视为人类历史,实际上政治只是文化和社会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能仅仅满足于批判权势,还应该对整个社会和文化提出质疑和批判。这一点也得到了莫言的认同。

  阿多尼斯表示,现代社会有很多庸俗面,但这并不是现代性本身的错误,而是做这些事情的人的错误。现代性不仅在今天才有,整个人类或者说东方民族的历史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现代和传统的斗争和决裂。

  阿多尼斯引用先知穆罕默德的一句话“知识虽然远在中国,也当求之”,表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非常悠久,他希望这种关系未来能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更多触及文化层面。(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