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纸上的火焰》探寻新闻业发展的大道所在

2013年08月11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合肥8月11日电 题:《纸上的火焰》探寻新闻业发展的大道所在

  记者成展鹏

  由合肥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纪录片编导汤传福、黄大明合著的《纸上的火焰——1815-1915年的报界与国运》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大变局中的中国报界与国运一一进行了原生态展示,意在重新梳理报业史的发展脉络,“探寻新闻业发展的大道所在”。11日,该书作者汤传福携此书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专访。

  汤传福,安徽枞阳人,1975年生。安徽大学法学院毕业,偶然跨入电视行当。担任过记者、栏目主编。2008年以来,致力于探寻新闻报业史、舆论史。

  该书集中笔墨于报人,这是一个不大被人关注的群体,在正统的历史叙事中常常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又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群体。专业的新闻史著作很多,但多着眼于研究报纸本身,而对活跃于报纸背后的报人着笔较少,以致于报人的身影在历史沧桑变化中模糊不清,这本书相当多的篇章直接围绕报人展开,将他们的个人形象、事功从淹没漫漶的历史中打捞还原出来。

  汤传福对中新社记者说,在规划写作提纲的时候,我有一种想法,拆开可以单独成篇,放在一起又有内在关联。纵向上按照时序从1815年写到1915年,也就是近代中文报纸出现的头一个100年。这种可分可合的写法是由近代报纸自身发展所决定。在近代报纸出现的早期,报纸极少,报人只有那么几个,线索比较简单清晰,从第一个传教士报人马礼逊到第一个办报纸的中国人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关联性较强。但报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报人就成为一个群体,必须进行散点透视,体例上就出现了一些变化,所涉猎的群体也不限于报人,而是与报界相关联的一切人物,如官员、报贩子、讲报人等等。内在的线索就是以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解读清末民初报界的成败得失。

  汤传福表示,在08年,我看了几本新闻史方面的书,我有点不满意,我注意到这些书无一例外对新闻史时代的划分与革命史是一一对照的关系,将新闻史与革命史捆绑在一起。新闻史和革命史当然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但新闻史肯定有一些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新闻要报道确切的事实,但在辛亥革命中,革命派的报纸制作了很多假新闻来鼓动民心,瓦解清军阵营,作为革命手段可以理解,这是舆论战的一部分。但这么做对报纸公信力具有毁灭性,因为假新闻穿帮很多革命报纸民众都不看了。新闻史说到这一段就不能按照革命逻辑去赞美假新闻,得用新闻自身规律去看待革命时期的假新闻。还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有很多谩骂和人身攻击的成分,像章太炎骂光绪“载湉小丑,不辨菽麦”,火力很猛,那篇文章作为革命文献自有其光芒,但以新闻专业的眼光审读,毛病很多,不能毫无保留地赞美。所以近年来,有新闻史学者提出重述新闻史,我的这本书也算是一种尝试。

  汤传福认为,一本书的完整生命,是作者和读者在合作与互动中完成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传达的话,那么我引用钱钟书先生在1988年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报纸的开放是大趋势”。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