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南名宅"内史第"修缮后开放 日限客50人惹争议
浦东川沙百年老宅“内史第”复建开馆。本版摄影记者丁嘉
由于开馆初期每日参观限流,一些慕名前来的市民被挡在门外。
“吱呀”一声,车流滚滚的新川路、南市街路口,“内史第”那扇关闭许久的黑色木门开了。昨天,这幢有着170多年历史的江南第一名宅正式掀起了“红盖头”,免费向公众开放。在建筑精美的三进两院里流连,宋氏家族做礼拜的“福音堂”、黄炎培出生的房间……上海或许没有哪一座住宅和如此众多的名人联系在一起,而珍贵史料、现代影像等组成的立体展览方式,则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浦东的历史在川沙,川沙的历史在内史第”的此中真意。
改造后总建筑面积增至3000多平方米
与明城墙一街之隔,与迪士尼乐园为邻,“内史第”贵为江南第一名宅,自有其别具一格之处。“山西的乔家大院以民居建筑的雄伟壮观著称,浦东的‘沈家大院’则以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名人云集而闻名。”
据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黄炎培故居管理科科长,现任“内史第”馆长徐汇言介绍,老川沙人都喜欢把这里(“内史第”)叫做“沈家大院”,是因为清咸丰九年,当地名人沈树镛建起这座三进两院格局的江南名宅,后因其官至内阁中书,定名为“内史第”。
“内史第”坐北朝南,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至今已有17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内史第”的前两进被拆除改造成公房,仅保留了黄炎培先生诞生的第三进宅院。“2004年‘内史第’复建工程立项,为了恢复‘内史第’的原貌,馆方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古建筑修复专业曹永康博士测试砖瓦的年代。最终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动工。”
据徐汇言透露,“内史第”的复建耗资一亿两千万,前后动迁113户居民,复建后的“内史第”恢复成原来的三进院落。至此,“内史第”主体加配套设施面积增至3000多平方米。
“老宋家”成看点“老黄家”资料全
目前“内史第”三进院落的一楼部分已分别在原址或其他房间复原了黄炎培、“宋氏三姐妹”、胡适等人的生活场景。
踱步二进院落,耳边音乐传来轻柔的教会歌曲,原来,左手边十多平方米的西厢房,就是当年宋家用来做礼拜的“福音堂”。除了做礼拜的桌椅板凳,墙上还挂着记录宋家在内史第居住的珍贵史料、历史照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番“内史第”复建开放,“宋氏家族曾经的居住地”无疑是一大看点。就展厅内悬挂的展板所述:1890年宋嘉树从“巡行传道”转为“本处传道”,回川沙传教,借住“内史第”沿街三间房,其间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相继在此诞生。虽然,一直以来坊间对宋氏姐弟是否在此出生尚有争议,但“居住痕迹”依然吸引了很多市民慕名而来。
在这个名人辈出的宅院里,黄炎培一家所居住的第三进无疑是相关资料保存最为完整。
据介绍,黄家和沈家其实是姑表亲,“内史第”建成后不久沈家迁居北京做官,黄家便搬入其中,而黄炎培以及黄大能、黄竞武父子出生、居住在北侧第三进内。黄炎培的母亲、外祖父、祖父的画像,以及黄炎培与夫人王纠思的合影,是目前仅存的关于“内史第”的老照片。
》开馆首日印象
“三大遗憾”令美中存不足
1、接待工作尚未到位
经过三年的复建,“内史第”于昨天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出于建筑保护的考虑,展馆实行限流措施,每天接待50名散客,且无需预约。然而,就是这项“限流措施”,让不少远道而来的市民败兴而归。
昨天上午11时许,“内史第”门前聚集着不少气愤的市民,从他们与保安的争执声中获悉,这些市民从四面八方而来,却被告知“第一批名额已满,要等到下午一点半才发第二批50张门票”。焦灼之下,“内史第”一度干脆“闭门谢客”。
采访中,一位从浦西辗转前来的市民邱先生告诉记者:“听说今天‘内史第’重新对外开放,我特意10号线换2号线,花了近两个小时赶来,没想到吃了闭门羹。既然一天只接待50名散客,那就干脆开放预约通道,电话、网络都可以,不要让大家白跑一趟!”至于保安提议的“下午一点半再来领票”,邱先生明确表示,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难道要我们就这样在门口苦等到下午吗?何况这里也没有排队的地方,下午大家一哄而上,50张票子发完,没拿到的不就白等了。”
与此同时,一位特意从高桥赶来的邵老先生则表示,“政府花了大钱重修‘内史第’,难道多接待十几二十个市民就瘫掉了,无非就是控制一下,在同一时段不要有太多的人进入。作为馆方,完全可以回收票根,里面50个人出来10个,外面就放10个进去,这样让大家白跑实在太不人性化了。”
2、展品分量稍显不够
据“内史第”馆长徐汇言介绍,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内史第”前两进并非是在原有一砖一瓦基础上的“修缮”,而是根据史料、老照片和老人回忆等进行的重建。对此,浦东文保所相关负责人坦言,“内史第”文物布展工作比重建更困难,因许多文物古迹由于拆迁、历史久远等原因已不复存在,前两进宅院实物很难恢复。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锻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敬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然而昨天记者在现场却并未见到这些重量级展品,取而代之的是照片和影像资料。对此,徐汇言坦言,虽然“内史第”的复建2004年才正式立项,但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早在1994年就已着手准备,“文物收集很多时候是碰运气,讲缘分的,但遗憾的是至今没能获得房子主人沈树镛的藏品。”
3、讲解力量缺口较大
“哪里能看到宋氏家族的影像资料”“这个算是第二进吗?”……虽然,一些市民有幸在开放首日进入参观,但由于未能获得专业引导而显得有些茫然。对此,馆长徐汇言坦言,目前“内史第”的讲解员是最缺的,所以对于散客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提供专业讲解的。“我们现在专业讲解员只有4名,之前从社会上招募了10来个志愿者,但他们更多的是承担疏导、指引工作,因此现场的讲解力量远远不够。”
据了解,目前“内史第”的讲解力量缺口至少在二三十人,但受制于编制、资金等因素,短期内补缺的难度不小。“我们也希望市民与游客来‘内史第’参观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了解历史。但我们属于事业单位,受到编制限制,很难说对外招聘,向社会购买服务又涉及资金问题,所以只能通过招募、培训志愿者来缓解这个讲解缺口。”撰文记者 顾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