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姓氏故事多:“第五”姓源自荆轲刺秦故事
民俗专家齐守成。 资料片
在中华姓氏中,常见的大多是单字的,双字的复姓也有不少,但您听过9个字的姓氏吗?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华姓氏大辞典》中记载,有一个人的姓氏由9个汉字组成,这9个字分别为爨(cuàn)邯汕寺武穆云籍鞲(gōu)。
辽沈晚报记者了解到,大家熟知的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收集了单姓、复姓共504个。明代的陈士元编写的《姓镌》共收单姓、复姓3625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我国古今各民族以汉字记录的姓氏共有11969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136个。
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
黄帝族是中华姓氏主体
那么,中华姓氏为何如此纷繁复杂?那些稀有的姓氏究竟有怎样的涵义?成因又是什么?昨日,辽沈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民俗专家齐守成。他表示,中国姓氏成因非常多元化,简单来说,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
在采访中,齐守成告诉记者,姓氏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它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另外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也有关系。母系社会早期,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血缘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往往尊奉此物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
在母权制早期实行族外群婚,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世系从母系计,凡在一个氏族名下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随着社会的演变与进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族姓。
齐守成介绍,姓氏来源虽然渠道很广,但主要源于黄帝。黄帝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亦称有熊氏。据学者考证,“姬”的古字就是熊迹的象形字。姬姓是以熊为图腾的民族,所以黄帝称有熊氏。
在当今100个大姓中,有69姓属于黄帝族,还有12姓系由黄帝和炎帝族等共同形成,总计出自黄帝族的姓氏占80%以上,这说明黄帝族是产生中华姓氏的主体,黄帝是中华姓氏的共同始祖。
稀有姓氏主要由
少数民族姓氏衍生而来
那么,为何会有那些多字的、稀有的姓氏呢?齐守成介绍,那些稀有的姓氏,成因主要为少数民族姓氏衍生而来,或与民间传说有关。
还有采姓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但分布很广,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纪姓,据传黄帝之子夷鼓氏封于采,邻近现在的北京,其后代便有人以地名为氏;二说春秋时有戴国,其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一带,戴公的后代就有人以采为姓;三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二弟吴氏改为采姓,其后代便以采为姓。而陈桥镇唐楼村的采姓家族的姓氏来历则来自于皇帝的一时兴起。他们的祖先原来姓米,明嘉靖时,米氏族人米自详在朝为官,因为政绩出色,深得皇帝赞许,嘉靖皇帝一高兴,就给了米自详一种独特的赏赐,赐姓为采。嘉靖皇帝认为给“米”加上一撇,犹如给米自详加了一顶官帽,世代流传下去,这是一种最为特别的奖励,这样“米”姓就变为采姓,流传至现在。
再有“第五”姓,据传荆轲刺秦王时,随行有五位勇士,荆轲刺秦失败后,五位勇士逃跑,为了躲避秦人的追杀,他们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分别改姓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另一则关于“第五”姓的来源则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经把战国时齐国的后裔迁徙到现在的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齐国田姓贵族时,因为田姓人氏众多,所以刘邦便下令把田姓改掉,以数字区别,分为“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现在国内并不多见的“第五”姓就是这么来的。
齐守成表示,谒祖寻根的意识让这些稀有姓氏得以存世,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稀有姓氏的后代或许始终在寻找着他们不平凡的“祖荫”,可将其解读为中国人惯有的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
记者 李爽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