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遗址准申遗保护管理条例进入修正阶段
中新网杭州2月25日电(记者 沈兰)南宋古都杭州继西湖、京杭大运河先后走上申遗道路之后,中华文明5000年发源地良渚遗址也紧随其后。25日,记者从良渚遗址管委会获悉,2012年加快申遗步伐的良渚遗址已进入修正完善阶段。
此前,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平在“世界文化景观国际峰会暨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年会”中提出,杭州要把西湖、运河、良渚、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不懈努力,使杭州成为一座拥有四处世界遗产地的城市。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北郊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遗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它以丰富的遗存类型、完整的格局规模,展现了人类文明起源阶段的丰富信息,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它以湿地生态环境和“水城”格局,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提供特殊物证;它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稻作农业的最高成就,可视为史前东亚地区稻作文化的杰出代表。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成果来看,主要分布在余杭区境内的良渚遗址不仅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同时也是良渚文化所有遗址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涵最为丰富的中心大遗址,由古城、祭坛、墓地、村落、防御工程、礼制型建筑基址、水利设施等130多处遗址点以及分布于4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等有机分组成。
其中,反山、瑶山是良渚遗址中发现的最高规格的显贵墓葬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礼器,表明中国礼制文化中的用玉传统在良渚文化时期即已形成并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莫角山遗址是良渚遗址的中心遗址,其布局结构和堆积特征都表明,这里绝非普通的遗址,而是与集权密切相关的礼制型工程;良渚古城(2007)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亦是同时期规模最大、营建最考究、配置最高级的古城,被专家们视为“中华第一城”。
2011年12月14日,良渚遗址管委会邀请郭旃、陈同滨、陆琼等国内申遗方面的著名专家,召开了良渚遗址申遗专题咨询会。
专家研究论证,良渚遗址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考古遗址。至少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定的第二、第四、第六条标准。即: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阶段呈现出辐射地域甚广、影响力深远的现象,并在其后5000年的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符合第二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领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事实上,良渚遗址保护申遗工作已经开展多年。
早在1995年,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良渚遗址群保护领导小组。2001年3月,成立由浙江省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浙江省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领导小组,同年2月,成立了由国内著名考古专家黄景略先生、张忠培先生、严文明先生等参与的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咨询委员会。2012年良渚遗址继1994年、2006年后,再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良渚遗址已经作为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单,迈入申遗准入门槛。
余杭区区长朱华25日在该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陈述,2012年良渚遗址申遗步伐加快,再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完成《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成功举办“良渚论坛”。
良渚遗址管委会申遗处副处长章桂娣介绍,依据申报遗产要求,《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列入杭州市人大2013年度地方性法规修法建议项目;其他相关规定正在修订完善之中。现阶段,良渚遗址管委会正与杭州市人大法制办沟通修正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