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晚会充斥蓬蓬裙 评:能否多些传统服饰
蓬蓬裙是欧洲人的一种怀旧记忆,在过去,欧洲的淑女们参加宴会或舞会,蓬蓬裙是必备的行头。不知何时起,蓬蓬裙却成了我国许多女演员登台表演时的首选,频繁现身各大晚会的舞台之上。打开电视,荧屏被各种样式的蓬蓬裙充斥,尤其是大型晚会的女歌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穿上它。
虽然,蓬蓬裙能让穿着它的女演员变得雍容华贵、气质高雅,但看了如此多的蓬蓬裙,观众难免有些审美疲劳。不少观众表示,除了唱的歌曲不同外,感觉这些穿着“细腰、大裙摆”的女演员们的模样、神态、动作都大同小异,毫无个性与特色,若不仔细看屏幕,都分不清楚她们谁是谁,因此也很难记住她们的名字。
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女演员们一窝蜂地“哄穿”蓬蓬裙的举动,直接导致歌曲内涵与舞台形象毫不相干,给观众的欣赏带来不小的干扰。如许多女演员演唱《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主旋律歌曲时穿的是蓬蓬裙,演唱《渔光曲》、《沂蒙山小调》等反映抗日战争艰苦岁月的歌曲时也穿蓬蓬裙,甚至在演唱维吾尔族民歌《达阪城的姑娘》、反映藏族人民情感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时还穿蓬蓬裙。对此,一些观众表示对这种扮相极为反感,首先他们根本不明白演唱者所扮演的身份是宫廷贵族,还是千金小姐?其次,人们觉得穿着蓬蓬裙的演唱者的仪态尽显华丽与奢侈,毫无朴素与亲切之感,与歌曲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背道而驰。
实际上,早在前几年,就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对舞台服装的严重同质化提出质疑和批评,但时至今日,蓬蓬裙仍然大行其道,毫无收敛之势,原因何在?大概就是出于保证舞台效果的考虑——蓬蓬裙体积大、细节多,视觉效果丰满、华丽。但是,随着我国国民文化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日渐重视,这种纯粹出于形式上的西式服装,已经难以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和艺术追求。
因此,笔者期待,今后的大型晚会和舞台演出上,能够少一些虚有其表、千人一面的蓬蓬裙,多一些传统服装和民族服饰,这些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应该拥有它们应有的舞台地位。翩 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