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家玻璃专题博物馆:讲述玻璃的那些事儿

2012年12月29日 1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国首家玻璃专题博物馆:讲述玻璃的那些事儿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在耀华玻璃厂的电灯房的旧址上建成的。 尹永吉 摄
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琉璃耳杯。 尹永吉 摄

  中新网秦皇岛12月29日电(崔涛 王宝德 尹永吉)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区一座古老的小楼里,红砖上勾勒出岁月的痕迹,木门中镌刻着历史的沧桑。推开木门,里面是一个玻璃的世界——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日前,中新网记者来到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感受中国首家国有玻璃专题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古代玻璃的那些事儿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共投资3150万元,占地11.25亩。共分4个展区:古代玻璃及发展、中国玻璃工业摇篮、中国当代玻璃工业、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展品共1767件,其中购买、征集玻璃文物569件;现代玻璃展品515件;耀华玻璃厂老员工捐献近代工业展品280件,艺术品76件。

  进入玻璃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古玻璃文物:古西亚菱纹玻璃杯、三耀纹蜻蜓珠、战国陶胎琉璃狗……这些经历了岁月风沙的珍宝向游客们讲述了玻璃的由来。

  据博物馆讲解员孙昕介绍,玻璃最早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在西亚和埃及。而中国最早出土过西周时期琉璃制品。在博物馆展出的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琉璃耳杯,距今两千一百年,是中国现存较早的模具铸造容器。

  孙昕说,在中国,玻璃多源于神话和传说。玻璃也有“流蠡”之称。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献西施于吴,西施泪别范蠡,泪流琉璃璧,后范蠡不负所托,终迎回西施,携子之手,相忘江湖。

  据介绍,西方玻璃行业经历漫长的“古代文明”、“古典文明时代”、“中世纪文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大量玻璃工艺技法。西方玻璃艺术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往各地。

  两汉魏晋时期,中国玻璃铸造工艺逐渐完善,玻璃器皿成为上层贵族斗富的“宝物”。唐宋时期,中国玻璃饰品成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而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集大成于明清时期,颜神镇(现在山东淄博博山区)为主要生产中心。康熙在皇宫内廷设立玻璃厂,中国古代玻璃工艺水平臻至完美。

  老员工梦回耀华

  据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馆长郭绘宇介绍,博物馆的“前世”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耀华玻璃厂的老厂房。

  秦皇岛被誉为“玻璃之城”。1922年,民族实业家周学熙与比利时乌德米财团合作创办耀华玻璃厂,拉开了中国当代玻璃工业的序幕。当时的耀华玻璃厂是亚洲第一个拥有“弗克法”生产线的厂家,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耀华玻璃厂收归国有,成为新中国玻璃工业的产业龙头。

  “这座楼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郭绘宇指着博物馆说,博物馆就是在玻璃厂的电灯房和水泵房的旧址上建造的。以前耀华玻璃厂现在仅存电灯房、水泵房和一座水塔。

  郭绘宇说,博物馆建成后,很多玻璃厂的老员工都来参观,这里成为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张亚华是耀华玻璃厂的老员工,她和丈夫都是耀华子弟,父亲曾任耀华玻璃厂的厂长。耀华已经成为她的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记忆中的耀华是一眼望不尽的高高烟囱和厂房,上班铃一响,工人们像潮水一样奔向工作岗位。”张亚华回忆说,她就在博物馆所在的电灯房和水泵房里工作,连这里铁质长梯的坑坑洼洼都知道来历。

  在张亚华看来,虽然耀华老厂房已经拆了,但是博物馆留住了耀华的魂,老员工是耀华的根,总有一天耀华玻璃厂还会像以前一样辉煌。

  博物馆的“今生”

  据解说员孙昕介绍,玻璃制品用途越来越广泛,大到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玻璃盖片,小道日常用的杯子、镜子。

  而在玻璃博物馆中,一座座璀璨夺目的玻璃艺术品也吸引了记者的视线。

  孙昕说,玻璃材质晶莹剔透,用玻璃制成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美感。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展出了关东海、庄小蔚、杨惠姗、王侠军等多位中国玻璃艺术家的作品。在现代琉璃艺术家、曾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台湾女演员杨惠姗的作品《禅花不语众妙法》中,嵌进玻璃里面的十个佛头对着一朵鲜花笑而不语,让人领略到了玻璃艺术的奇妙。

  博物馆中也有各种游客互动的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玻璃的制作过程。博物馆旁边还设置了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主题餐厅和休闲广场。

  郭绘宇说,建立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玻璃的魅力,让游客了解玻璃的前世、今生,为“玻璃之城”留住耀华玻璃厂这样古老的记忆,让玻璃深入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