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收藏家何晓道:民间文化保护,我还只是在路上

2012年11月30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收藏家何晓道:民间文化保护,我还只是在路上
图为何晓道。

  中新网11月30日电 笙箫唢呐,声声切切;冲天锣鼓,震耳欲聋。蜿蜒的山路间,那条壮美的红色长龙在缓缓地流淌。銮驾队、龙鼓队、喜灯队、铳队、红妆队,浩浩荡荡,首尾难顾。八抬轿前,轿夫们的喜悦,不亚于轿中的嫁娘。红花轿、红婚床、红柜、红箱、红桌、红椅……朱漆泥金,耀眼夺目,一路欢声,抬到夫家,宛如一首浙东民歌所唱:“马来哉/轿来哉/王家嫂嫂抬来哉/一杠金/一杠银/陪嫁丫头两旁分”。

  这是被称之为“十里红妆”的旧时浙东宁绍地区大户人家嫁女时的场面。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这样的壮观只存在于历史的长河和一些老人的记忆里了。何晓道不甘心,历史留给我们的那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就这么渐渐被遗忘了呢?于是,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四处奔走,广泛搜罗,潜心研究,他在收集和整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十里红妆,明清建筑,农耕文明,在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上,他的事业越做越大。

  从生存,到喜爱,再到责任

  对于自己究竟如何走上收藏这条路的,何晓道很坦白。三十多年前,刚刚改革开放,在这样一个时代他首先考虑的是谋生,“我需要活命,解决温饱的问题,然后在丰富的选择过程中,圆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改变自己,改变生活。”在浙江经济的大浪当中,何晓道做了很多尝试,开钟表修理部,办电机厂、食品厂,但他说自己骨子里对于历史想了解的欲望,促使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后来有一天发现,书里写的东西和他身边看到的东西吻合的时候,便十分兴奋。“那个时候就想,其实我们和历史之间的距离是无穷接近的。”因此做一些小生意的同时,何晓道也开始做收藏。“不过,做别的都没有激情,一做收藏就把自己钻进去了。钻进去之后发现没钱也不行,然后就去上海摆地摊,卖东西。从谋生到渐渐地积累,大概经过了20年的时间。”

  收藏,现在已经基本是何晓道生活的全部。何晓道说,其实对收藏,他是从生存到喜爱,到了后来才成为了一种责任。“我的收藏跟人家不一样的,这个东西不是说它值多少钱,它能有多大的升值空间,我做的事定位清晰:江南地区的,明清时代的,最重要的民间的、民俗的文化。可能有些文物,大家认为不重要、不值钱,但当我把它们全聚在了一起,而整个中国都没有人这么做过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何晓道做的工作是,把收藏变成某一个文化类型的文物体系,通过这些文物体系构建一个学术体系,然后利用这个文物体系理论上的一些观点,构建一个供人参观的博物馆,让更多人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所做的跟买一个东西升值了多少的投资行为是不一样的。”

  在何晓道看来,现在国家的收藏机构如博物馆缺少一些民间的、草根的文化展现,对这些内容的田野调查和思考研究也比较少。“我的收藏目标很清晰,就在某一个领域去探索、发现和展望它的未来。我的收藏体系有几个能填补国内空白,人家一般看不上、不要的,我把它们当宝贝。当我把这个做成了一个大的体系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确实是民俗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何晓道举了个例子,像他创建的“十里红妆博物馆”,里面展出了1260余件明清江南富家小姐生活用具、器物等,从花轿、千工床、杠箱,到盒盘台架,好多都是别人丢弃的,但他却像个拾荒者一样,统统拣起来。“通过这些红妆,你可以很好地了解我们的婚俗文化,甚至可以从中了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两性学中的女性学。”

  采访时,碰巧何晓道在为儿子筹备婚礼。他说儿子会按当地的传统,坐轿子结婚,而且他会在微博上直播,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些东西以前都有,只是有段时间我们把它彻底遗忘了,放弃了。现在的婚礼,中不中,西不西,我们建立了一个没有根的文化。”何晓道说,他在博物馆展出这些婚俗物件后,很多老人看了后很有感触,说她们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都看不到了。“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风俗都被冲刷了。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回。”

  连接祖辈与子孙的链条

  这些年,何晓道做收藏,建博物馆,搞研究,遇到了不少困难,不过他心态很好。“面对的大环境不一样,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地方政府很重视,整个形态对文化保护、文化传播也是有利的,所以我每一年都有进步。这中间肯定有许许多多的无奈,但要看到的是未来,看到的是百年以后,我们所创造的,我们曾经努力过的东西,能不能为我们的子孙有用,这个很重要。”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明年新的十里红妆风俗博物馆应该能开张了。“这块土地的文脉本来就很丰厚,新的博物馆将坚持以十里红妆婚俗为脉络,通过婚嫁的内容,展示传统女性的生活。”何晓道介绍说,新的博物馆,将有婚嫁场面、传统女性、婚礼风俗、百床风情、红妆绘画、红妆木雕、红妆女红等多个展区展现不同时代婚俗演变的历史,另外还有两个临时展览,内容非常丰富。“人生当中婚俗是重要的,老人都会回忆年轻时候结婚的情景,容易引起共鸣,我们通过收藏,用文物来证明它的真实性。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虽然累也很开心。”

  不过,何晓道所做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收藏,他还研究,虽然他的文化基础并不好,但愣是凭着一股干劲儿,建立了我国红妆理论的研究体系。“这几万件东西放在家里,在收集、收藏、整理的过程当中,本身就具备了对它的了解,那你就必然是个欣赏的人,鉴赏的人,研究的人,这是很自然的一个行为。”何晓道感慨自己读书不多,也经历了一个求学的道路,“你体会到了它的价值,你就有动力去做,因为这些东西在你手里,谁拥有了第一手资料,谁就是理所当然的专家,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抄抄拼拼就出研究成果的不在少数,别人不愿意去关注,反倒给了我机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在大转折当中留下些什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到底有没有责任去做,你觉得呢?”何晓道反问,然后又自己接着回答,“如果我们的祖祖辈辈到以后的子子孙孙是一个链条的话,我们处在这个链条的中间,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应该有责任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忽略了祖辈的创造,因为我们这一代的无知,造成了我们的祖辈和子孙没有一个传承的关系,那就是我们的失责。”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