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话剧《北京有个中关村》再现中关村30年风云变幻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1日 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卖早点的四川幺妹夫妇被甄诚描述中关村的未来所吸引。秦洁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刘欢) 中关村在北京应该是家喻户晓。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里面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更不为公众所熟知的,是从80年代初期的“电子一条街”,到现如今“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这30多年来,中关村的风云变幻。话剧《北京有个中关村》恰恰为观众展现了这一历程。

  20日晚,话剧《北京有个中关村》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上演。或许观众中IT人员较多,剧中的IT术语每每引得观众会心一笑。以致在散场时,不少观众还在讨论,剧中男主角历尽艰辛写出来的汉化程序“中华之星”,是否存在。

  明显的时代印记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在中关村建立了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涌向这里,上演着一幕幕的“成功”与“失败”。故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

  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立冬放弃了优厚的出国深造机会,甚至与反对他志向的女友陈子涵分手,一心要在中关村实现梦想。残酷的现实让王立冬几近崩溃。合租房的室友甄诚看到了立冬的才华,给予他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在女友父亲陈家兴的帮助下,立冬编写出了令人惊叹的汉化程序,轰动计算机界。

  《北京有个中关村》取材于中关村人的现实原型,编剧亲赴中关村各大店面及企业,体验生活3个月,发掘真实的中关村故事。剧中时代印记明显,半夜邻居互听墙角,蜂窝煤,BP机,大哥大,三轮板车,包括卖早点的老板娘不堪生活压力跟着广州大款偷跑,都是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剧中的音乐也明显带有90年代风格。每当剧情到了关键时刻,住在一层的东子总会适时用吉他弹唱,带观众回味《外面的世界》、《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无所有》等经典歌曲。当最后时刻,整场未说话的东子,终于说出唯一一句台词,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两种中关村人的梦想

  剧中的立冬和甄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关村人。立冬编写程序,为的是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软件,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硅谷。他的梦想是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而甄诚却认为到了该赚钱享福的时候了,想利用软件去银行贷款圈钱,他的梦想是用钱生钱,享受荣华富贵。二人因不同的人生追求分道扬镳。临别前,立冬将那个汉化程序的源代码送给了甄诚。

  多年后,甄诚遭遇经济危机中输光一切,在香港领救济金的他收到了一个快递,是立冬在兑现年向甄诚许下的诺言:送给甄诚一套房子。

  两种中关村人,两种价值观。哪种是对?哪种是错?值得所有人的深思。

  据悉,21日该剧将在北大继续上演。海淀区文化委主任陈静介绍,这部剧是今年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的第33台次高端演出。“海淀区每年都从财政中拿出部分专款,专门用于扶持新作品和高端艺术作品。该剧的成功演出,正是海淀区打造和扶持本地区精品文化工程的成功体现。”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