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文化创意人吴念真:讲真心话 爱大冒险

2012年07月23日 15: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吴念真

   在台湾文化界,吴念真被人们称作“全方位文化创意人”。作为编剧,他凭借《客途秋恨》等先后5次获得金马奖的垂青;作为导演,他的作品《多桑》在多个国际影展斩获大奖;作为演员,他在《一一》里塑造的老实木讷的NJ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他还写小说、拍广告、开公司、办讲座、主持电视节目……吴念真参与制作的儿童剧《纸风车幻想曲》已于7月20日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日前,他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吴念真本名叫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瑞芳镇九份。九份是台湾知名的矿区,吴念真的童年便在矿区里度过。《纸风车幻想曲》中有一个名为《八岁一个人去旅行》的段落,这个有趣的故事即取材自吴念真儿时的一段真实经历。

  吴念真告诉记者,8岁时,父亲为了训练他的独立和胆量,叫他一个人去远在宜兰的亲戚家里取一把雨伞。“而且没有给路费哦,因为小孩子可以免费乘车嘛!”在吴念真看来,父亲当年的冒险决定和那次奇妙旅程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儿子16岁时,我也是叫他一个人去美国探亲。我8岁时,能从宜兰一路找回家,他都16岁了,肯定也能从美国一路找回来。”吴念真得意地说。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吴念真和《纸风车幻想曲》团队依靠民间捐款,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在全台湾319个乡镇的演出,让远离城市的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和力量。目前,喜欢冒险和惊喜的吴念真正在和朋友们酝酿一项更大的工程。他告诉记者,在台湾的很多乡镇,大人们进城打工了,小孩子放学后没人照看。他希望未来能够在每个乡镇,为这些留守儿童设立“文化站”。

  除了为乡下的孩子送去文化艺术的滋养,吴念真在作品中也常常描绘社会中下阶层小人物的生活。谈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自然呈现,越真实越重要。初中的一个暑假,国语老师布置写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读书报告。吴念真发现根本看不懂里面的内容。于是,他认真地在报告中写道:如果14岁的时候能看懂,那就不是世界名著了,希望长大后能把它看懂。开学后,国语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只有一个是诚实的!为什么要大家看?只是想告诉你们,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有,永远不要骗自己。

  1967年,因为家中经济状况不佳,吴念真前往台北打工,他利用工作之余,补习完了高中学业。“当时做过好多份工作,在汽车厂、面包房、中药铺……做学徒肯定会吃苦、受委屈,写东西就变成了宣泄情感的渠道。”或许正是因为这段挣扎于社会底层的独特经历,吴念真的小说真实感人、颇受好评,曾经连续3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

  由于工作原因,吴念真有很多机会观看大陆电影、接触大陆电影人,遇到了很多令他印象深刻的事。1985年,两岸的电影作品都在香港参加影展,双方的参展人和工作人员都跑到对方的展映区看电影。吴念真告诉记者,当时,他花两天时间一口气看了8部大陆影片,《如意》、《夕照街》、《城南旧事》等让他记忆犹新,“放映结束后,我和其他几位台湾导演立刻起立鼓掌。”

  如今,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影视等产业日渐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今年5月,吴念真的短篇小说选集《特别的一天》与大陆读者见面,书中收录的作品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吴念真在《跋》中写道:当在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我无法想象有一天两岸竟然可以如此紧密地联系,可以透过各种媒介甚至近距离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去了解彼此。吴念真认为,“只有通过生活中的近距离观察,才能真正实现彼此的了解,而了解是情感联系的重要开始,很多隔阂就此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记者 王 位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