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纪国鲜为人知:在齐鲁两国夹缝中生存
日前,沂水纪王崮挖掘整理出的一座春秋时期大型墓葬持续引发世人关注,并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随着挖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古墓的相关背景已渐显明朗,但墓主的身份目前仍无定论。
据当地百姓传说,春秋时期位于山东半岛的一个小国国君纪侯失国后曾在此居住,山上还留有部分遗迹,沂水地方史籍中对此亦有记载。那么纪王崮春秋古墓与往日的纪侯究竟有没有关系?历史上的纪国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王凯
鲜为人知的纪国
纪国是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姜姓,传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由于纪国国土较小,知名度远没有其邻国齐国和鲁国高,故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纪国的统治区域在今天的寿光、青州、昌乐、莱阳一带,国都遗址“纪台”(也叫“纪王台”或“纪侯台”)至今犹存,位于今寿光市纪台镇纪台村,高20余米,顶部直径10余米。“纪王台”附近旷野有城垣遗迹,绵延如堤,可能是几经变迁后的城基。从残存的墙基看,城墙系土筑,夯迹依稀可辨。故城呈长方形,东、西各长1500米,南、北各宽1200米,由外郭和内城两部分组成,内城内发现了许多春秋时期的陶片、瓦片以及鹅卵石,估计是当时上层人物居住的地方。城外四周有古冢,虽经几千年风雨剥蚀,有的仍高达20米,顶部直径十余米,封土层次分明,夯迹清晰,可能是显贵人物的墓葬。故城内及附近出土的文物有铜制纪侯钟、纪侯簋、镂空铜熏炉、铜鼎、三足盘、“宜子孙”玉璧以及陶豆、罐等,这些文物如今分别被上海、寿光、青州等地的文博机构收藏。
由于国小势微,纪国只能在齐、鲁两国的夹缝之间求生存,借两强国的矛盾自保。纪国与周王室和鲁国的关系都比较好,鲁国为抑制齐国的扩张,也极力保全纪国。这种平衡关系一直到周夷王年间才被打破,这一年周王烹杀了齐哀公,据说这一悲剧是纪侯进谗言的缘故,齐、纪两国因此结仇。周庄王七年(前690年),齐襄公出兵伐纪,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半夜出逃,在正史上从此失去了踪迹,存世三百余年的纪国也就此亡国。
纪王崮的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纪侯逃出后准备去投奔鲁国,途经今天的沂水时发现了一个绝妙去处,这个地方便是齐、鲁、莒三国交界处的纪王崮。纪王崮位于沂水县城西北四十公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纪侯来到这里后,发现崮上有水有田且地形险要,很适合防守,便在崮上筑起了城池,准备卧薪尝胆兴兵复国。关于这段历史,据清康熙十一年成书的《沂水县志》中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据此。”
但齐国最终还是发现了纪侯的下落,这位多难的国君又遭齐国大军的追杀,最后不知所终。纪侯的归宿在沂水一带被演绎成许多美丽、浪漫的传奇,但究竟魂归何方却无人知晓。
关于纪王崮上的国君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相传公元前256年,在位59年之久的东周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姬延降秦,周王国被灭。国破家亡的周太子率领残兵败将从京都洛邑(今洛阳附近)一路北逃,来到当时还叫西大崮的纪王崮。周太子在西大崮上盘踞几十年,修建宫殿构筑工事,最终一事无成忧郁而终。因周太子是“姬”姓,所以当地人也称此崮为“姬王崮”。
谜团重重的
春秋古墓
引发关注的这座墓葬位于纪王崮天上王城景区,是今年年初景区施工时偶然发现的。经过两个多月清理发掘,墓葬形制和埋藏情况已基本理清。据相关学者介绍,古墓与以往发现的墓葬有很大区别,存在着诸多有待研究、破解之处,这可能与当时一些不为人知的政治事件有关,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当地的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古墓位于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山顶,海拔高度577.2米,这种高山墓地在国内极为罕见。众所周知,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形地貌,其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峭壁如削,沂蒙山里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七十二崮”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纪王崮之巅放眼四望,秀美的沂蒙崮群犹如一座座高山城堡,巍然耸立,雄伟峻拔,令人流连忘返。
在发掘过程中,除清理出大量青铜器外,还有一件来自江国的女子陪嫁媵器。江国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该国以“鸿鸟”为图腾,故又名“鸿国”,公元前623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江国国都江城位于今河南正阳一带,距山东沂水数百公里,这件媵器背后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清理中还发现了一件精美的玉器,据考古工作人员说:“像这么一件玉质非常好、雕刻非常精美,保存这么好的器物随葬,这个墓主人的身份无论如何是非常尊贵、非常显赫的。”所有这一切都为古墓主人的身份增加了重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