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潜伏英雄拍出我国早期电影
1905年3月10日,胡底出生于周瑜故里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新街松元村一户工商业者兼地主的家庭。原名胡百昌,别名有北风、胡马、裳天等。 1921年,胡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合肥省立第二中学,读了两年,就考入大学。
1924年,胡底经同学吴鹿鸣介绍,在北京的安徽会馆与钱壮飞相识。钱壮飞夫妇当时正在北京医学专科学校读书,二人从此来往密切,成为挚友。当时钱壮飞住在北京西城平安里,胡底经常去找钱壮飞聚谈。 1925年,胡底与钱壮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胡底大学毕业后一直住在钱家。
同时,钱壮飞、胡底和徐光华合办了一家电影公司“光华电影公司”。当时拍摄的《燕山侠隐》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故事片,曾被送到日本放映。
胡底和钱壮飞全家一起上阵,都在剧中做了演员,钱壮飞年仅11岁的女儿蓁蓁也在片中饰演了角色。这之后蓁蓁化名黎莉莉。而胡底和钱壮飞则一面扮演影片里的角色,一面借此掩护党的秘密工作。
当时,钱壮飞还经常邀请一些同志来家里打牌,党的秘密会议就在麻将桌上进行;钱壮飞夫妇还以“行医”为名,将党的秘密文件和标语传单装在漆着红十字的皮包里,利用“出诊”的机会到处传递散发;他们还在夜幕的掩护下跑上街头,把传单塞进居民家的门缝里,张贴在街头巷尾,与反动警察、特务在胡同里周旋;有时在节假日还全家出动,到北海公园划船游玩,分头把带来的传单贴遍公园的各个角落。
他曾是中国最早的武打电影明星,被誉为“东方范朋克”;他曾在国民党“中统”设在天津的特工组织“长城通讯社”任社长;而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特科高级情报员。
胡底,一个纵横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的红色特工,他和钱壮飞、李克农并称“龙潭三杰”。
本期阵眼
你能想象汤姆·克鲁斯是克格勃的“鼹鼠”吗?
一旦这样的新闻登上《纽约时报》的头条,全世界该是何等的惊诧。
最高调的影视明星和最低调的潜伏特工,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游走,谁能做得到?
胡底做到了。胡底是谁?
地位 演武侠片被比作范朋克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之后几乎每天都有相识的同志“失踪”。胡底和钱壮飞夫妇也因此上了敌人的黑名单,受到反动政府的通缉。胡底得到党组织的报警后,马上改名胡马,字“北风”;钱壮飞和他同时改名,化作“南飞”。
这年冬天,他们一起离开北京,转移到上海。 1928年春,胡底潜入上海影片公司任江湾昆仑电影制片厂演员,专演武侠片,作为男主角出演了《盘丝洞》《昆仑大盗》等武侠电影,被誉为“东方范朋克”。
范朋克何许人也?相信除了骨灰级的影迷,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位上世纪2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动作明星。范朋克曾出演《佐罗的面具》,首次将这位民间英雄的形象搬上银幕。1919年,他与卓别林一起创建联美电影公司,出品了《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一系列经典之作。
将胡底比作范朋克,可见他在当时上海影坛的地位。
布局“龙潭三杰”打入“中统”
就在胡底在银幕上大展拳脚的时候,钱壮飞考进了徐恩曾举办的专为国民党特务机关培养人才的无线电训练班。钱壮飞与徐恩曾都是浙江吴兴人,这层老乡关系加上钱壮飞精明强干,他很快就赢得了徐恩曾的信任,被任命为徐的私人秘书。
当时,为便于指挥派驻各地的特务活动,徐恩曾特意委托钱壮飞以其机要秘书的名义,在南京设立了秘密无线电电台。钱壮飞遂借此机会,首先将胡底安插进了国民党情报系统。
钱壮飞先是在南京丹凤街以社会人士的名义创办了一家“民智通讯社”,由他本人挂名,实际由胡底主持全部工作。不久,他又将胡底调往天津,在日租界秋山街5号创办了“长城通讯社”。与此同时,钱壮飞又在南京中央饭店四楼设立“长江通讯社”,作为整套无线电情报机构(包括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的指挥机关。
钱壮飞希望胡底推荐地下党同志打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胡底推荐了他的安徽老乡,早在芜湖进行革命斗争时就相识的李克农。李克农时任中共沪东区宣传委员,常进出上海文化机关,与胡底相熟。不久,胡底专程到上海找到了李克农,说明了钱壮飞的意图。当时,李克农已进入中共中央特科,他随即向陈赓汇报了这一情况。本来,中共中央已极为重视钱壮飞在敌人内部所取得的地位,听取陈赓的报告后,周恩来立即批准李克农打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
李克农经钱壮飞鼎力推荐,很快就担任了电务股长,同时兼广播新闻编辑。李克农在上海东方旅社常年包了一个房间,名义上是为便于搜集“新闻”材料,实际上却成了钱壮飞从南京送递情报到上海党中央的联络点。此后,南京送来的情报都通过李克农-陈赓,转交中央。
就此,钱壮飞掌握了国民党最高特务指挥机关,胡底掌握了国民党在天津的最高情报机关,李克农掌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最高情报机关。国民党的最高特务组织机构被我党完全渗透了。“龙潭三杰”如三把锐利的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上。
离世 他并没有死在敌人手里
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叛变,胡底不得不离开天津。 1931年,胡底同钱壮飞、李克农先后前往中央苏区,进入苏区以后,他们一直担任政治保卫工作,李克农任国家保卫局长,钱壮飞任红一方面军红军政治保卫局长,胡底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审讯科长。
胡底到达苏区后还承担了一些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在苏区三年多的时间里,胡底是创作剧本最多的一个,先后编、演过《黑奴恨》、《庐山之雪》、《赵一曼》等剧。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胡底任中央军委侦察科科长。 1935年8月间,红军总部将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和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但在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张国焘突然擅令左路军全部和右路军的一部南下,并同党中央分裂。
跟随朱德、刘伯承在左路军工作的胡底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异常不满,常在一些公开场合流露他的愤懑。张国焘得知后竟将他和李克农、钱壮飞诬陷为“国民党特务”。这年9月行至斯达坝与松岗之间,张国焘竟下令将胡底杀害。
身后 1981年被追认革命烈士
胡底牺牲时只有30岁,他没有结婚,没有后人。新中国成立后,在胡底等人的身份没有解密前,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而他的家人一直在寻找这个失踪的亲人。“1980年前,舒城县人对胡底这个人一无所知。 ”胡底老家安徽省舒城县退休的党史研究员胡圣玉专门研究胡底,他说,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离家后,胡底再没回过家,慢慢也就和家人失去联系。舒城人知道胡底是革命烈士,还是从他的弟弟胡其昌开始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舒城县乡下任教师的胡其昌——胡底的四弟,从报纸上看到钱江写的一篇纪念其父钱壮飞的文章,文中介绍了钱壮飞与胡底、李克农等人从事革命活动的事迹,并注明胡底就是胡百昌,舒城人。
于是,胡其昌写信给钱江,请求钱江帮助了解胡底参加革命情况,并帮助证明胡底的革命烈士身份。钱江几经辗转,将信转到时任民政部长的程子华手中,程子华又将信转给时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罗青长回信给程子华,证明胡底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调查部1980年专门给中共舒城县委写信,证明胡底的革命烈士身份。
1981年12月8日,胡底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延伸阅读
靠打麻将拉关系刺探情报
胡圣玉说,1986年,他负责调查了解胡底革命情况时,曾在苏州采访了当年和胡底一起在天津长城通讯社工作的记者张家垅,他是钱壮飞的妻弟。“老人当年81岁,一听说我让他回忆和胡底在天津革命的情况,老人非常激动,一时说不出话来。 ”胡圣玉对25年前的那次调查记忆犹新。
据张家垅当年回忆,胡底带着他来到天津后,先是在法租界内找了一处房子办公,后来搬到日租界。
由于日本租界当局不批准,最后还是钱壮飞亲自出马,找了一些私人朋友帮忙,居然把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请”了出来,才打通门路获得批准,在日租界秋山街5号一幢四层楼里开业。
在天津的那段日子里,胡底和张家垅几乎天天都要上街“采访”,也就是搞情报,但并不像小说和电影里的特工那样出行神神秘秘,他们经常是并肩同行,谈笑风生,以采访为名出入各种场所。而胡底非常喜欢打麻将,这也成了他在天津刺探情报、拉关系的主要手段。
胡底让张家垅每天把天津主要报刊的新闻抄写下来,并寄往南京长江通讯社总部。因为张家垅并不是中共党员,所以对于胡底到底做了哪些秘密工作,张家垅当时一无所知。
怕连累未婚妻让她另找丈夫
让张家垅对胡底印象颇深的有两件事,一是到天津前,他们在杭州钱壮飞家居住时,张家垅亲眼看到,胡底的父亲带着胡底的未婚妻从老家舒城来找胡底完婚。但胡底怕连累那个女孩,推说自己工作忙碌、生活不定,让她另找丈夫,而那女孩不肯走,就在杭州卖菜为生。
另一件事是到天津后,胡底告诉他,自己曾在上海影片公司工作,还拍过几部电影,而当时恰巧日租界一家电影院正在放他拍的一部电影,于是胡底就邀请张家垅一起去看。由于年代久远,张家垅不记得电影的名字了,但胡底的多才多艺让他这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非常佩服。
连买张船票的钱都拿不出来
就在他们工作顺利的时候,一天,胡底拿着一份电报给张家垅看,那是钱壮飞从南京发来的,电文是:“潮病重速返”。潮,是钱壮飞的代号。后来张家垅才知道顾顺章在汉口叛变了。
虽然是通讯社的社长,胡底接到这封电报后,却拿不出足够的钱买船票。还是张家垅急急忙忙将自己爱人的手镯变卖了,然后把钱塞给胡底让他快走。
虽然胡底说当天就走,但当天张家垅在天津英租界里又看见过胡底,但他为何又去了那里,再没人知晓。
胡底乘船离开了天津,但未直接到上海,而是在中途下了船。化了装的胡底辗转在上海一个小火车站与钱壮飞接上头,再一同乘船离开上海,辗转到达中央苏区,彻底摆脱国民党的追捕。
胡底走后第二天,张家垅就在天津日租界被捕了,不久,由日本租界送交国民党政府。由于他并不是地下党员,的确对秘密工作一无所知,敌人也没有调查出他和钱壮飞等人的关系,于是释放了张家垅。但他回到安徽安庆时,又有人要逮捕他,于是他逃到老家桐城,隐姓埋名当了一名教师,从此再没能与胡底相见。
据《华商晨报》《每日新报》《军事世界画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