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萧三与德国姑娘耶娃。
(记者张弘)德国姑娘耶娃(中文名叶华)与中国诗人萧三持续数十年的跨国世纪恋情,将随着《我们一见钟情——我与萧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出版得到披露。近日,叶华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在俄罗斯一见钟情
耶娃6岁生日时,哥哥和她开玩笑,冒充“中国皇帝”给她写了一封“求婚信”和一本中国书。信中说,看了她的照片,很喜欢她,想和她结婚,但她还小,可以等她。先寄来中国的书,让她慢慢学好中文。
上世纪30年代,耶娃在瑞典受左翼思潮的影响,1934年,她在苏联和比自己大15岁的中国诗人,时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驻苏成员的萧三一见钟情。一年后,耶娃放弃了德国国籍,加入苏联国籍和萧三结婚。其后,萧三回到延安,他的同学毛泽东亲自允许耶娃去了延安。耶娃有了中国名字叶华。1943年,两人关系因延安整风出现裂痕而假离婚。
向毛泽东求救
1949年4月,萧三随中国保卫世界和平代表团抵达莫斯科,与叶华和孩子们重逢。他们过了十数年平静而愉快的时光。萧三长期在中国文联、作协任职,他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及续编曾风行一时;叶华自1950年到1958年,任新华社摄影记者,后来又担任东德电视台驻北京记者。1964年,叶华正式加入了中国国籍。“文革”中,被安上“苏修特务”等罪名,1967年6月,萧三、叶华夫妇被投进了秦城监狱。但是,却不能见面。
1975年,萧三、叶华分别致函毛泽东,告知处境。当年7月1日,毛泽东在萧三的信上做了批示:“如无确证,只是嫌疑,则应释放,免予追究,以观后效,从实践证明。”之后,萧三、叶华的处境有所改观。1983年2月4日,萧三与世长辞。2001年,90岁的叶华去世。
用摄影介绍新中国
新华社摄影工作者丁补天回忆说,叶华“工作特别卖力,用外国人的视角向海外介绍新中国。”上世纪50年代,摆拍盛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回忆说,叶华坚持现场抓拍。“她是摄影的先行者,启蒙了我们对纪实摄影的认识。”叶华先后在国内外出版了摄影画册《北京》《京剧》《西藏》《西藏星光灿烂》《小鬼》《中国和她的面孔》。年近九旬时,叶华还几乎年年独自出国办摄影展、出版摄影作品集和回忆录。在德国,她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回忆录《中国,我的梦,我的爱》曾7次再版。德国旅游团客人,视她为北京“名胜”。
据中国青年出版社介绍,此次再版《我们一见钟情——我与萧三》(原名《世纪之恋——我与萧三》)一书,是叶华晚年节选自她的自传所作,经过改动和大量补充,集中围绕她和萧三之间的故事展开。叶华的二儿子维佳称,“叶华笔下的萧三,只是她接触到的部分,远非萧三的全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