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纪念切斯瓦夫·米沃什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1年07月15日 15:27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纪念切斯瓦夫·米沃什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30日是伟大的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诞辰100周年,波兰以及其他国家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年6月30日出生于当时属波兰版图的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附近的谢泰伊涅,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的诗集有《白昼之光》《诗的论文》《波别尔王和其他的诗》《中了魔术的古乔》《没有名字的城市》《太阳从何处升起,在何处下沉》。

  为了表达对诗人的缅怀和敬意,波兰驻中国大使馆、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和中国诗人俱乐部日前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切斯瓦夫·米沃什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同时推出米沃什图片展。波兰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梅西亚,老诗人、翻译家屠岸,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家易丽君、汪剑钊,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诗人北塔、西川、王家新,加拿大作家李莎,意大利女诗人朱西等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者对米沃什这位“总是在思考诗歌是否具有拯救功能,能拯救什么”的波兰诗人的人格、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易丽君在研讨会上满怀深情地朗读了《曾经那么显赫的一切》:“曾经那么显赫的一切,似乎已变为尘芥/昔日辉煌的王国都已褪色变得苍白……”易丽君说,自己了解米沃什是在1974年。他在波兰有很大的影响,1980年,由于他“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剧烈冲突的世界中的赤裸状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米沃什总是在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品读米沃什的诗,常常会把他与莎士比亚连在一起。

  易丽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向往的年代,那就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米沃什幼年跟随父亲住在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故乡,他懂得应该爱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始终坚持用波兰语写作,然后翻译到世界各地。他的诗歌描写和歌颂了自由民主和不屈不挠的波兰人民。易丽君说,我最欣赏米沃什之处就是他要做“一个真正的站立得住的人,而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

  89岁的屠岸表示,波兰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自己最初是从鲁迅的作品中认识波兰和波兰文学的。波兰文学的主题是民族解放,他们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精神不屈不挠、至死不渝。“从小我就非常崇敬波兰伟大的文学家密茨凯维奇和米沃什,他们那些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作品对我是莫大的鼓励。”

  米沃什曾经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关注自己灵魂的拯救问题。”诗人北塔表示,拯救国家和拯救自我常常相互关联,米沃什的诗复杂、坚定而又深远,饱含流离之痛和反思之重,到处是皱纹和疤痕。米沃什反抗,但更勇于承担,反抗的是罪愆和愚昧,承担的是对人性的关怀和对诗歌的信念。

  诗人西川认为米沃什在哲学、文学上都非常有造诣,他与中国诗人没有距离。在朗读米沃什的诗时,我们好像与波兰诗人共同呼吸、共同担当,他的诗是如此深邃广博。

  与会者认为,米沃什有一颗明亮真诚的心和博大宽广的情怀,正是他的这种人文主义立场和思考探索的力量,使他的诗既有地区性,也有国际性,他的读者有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他的诗滋养了自己,也滋养了别人,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对中国诗坛的影响十分深远。米沃什的诗把过去和现代相连,把波兰与中国相连,把和平友好相连,给人一种精神崇尚和道德力量。 (杜  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