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西光复之日”的阎锡山:只有生死荣辱忘了生日

2011年07月12日 09:4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阎锡山 一场事先定稿的革命

  1911年10月30日这一天,对于阎锡山来说,必定特别漫长与精彩。在他那本仅六十余页篇幅的《早年回忆录》中,叙述当天的经过,有二十页之多,占全书近1/3。

  这一天,是为山西光复之日。该天山西太原发生的事件,简要叙述,不满两百字:

  当日晨,驻山西太原发生新军第八十五标(团)兵变。随后,第八十六标响应。四五个小时后,义军只经历几场小规模冲突后就占领太原圈层。满城中的满洲军一营,起初还放枪还击,义军中的炮兵象征性地轰击了几炮之后,也随之挂白旗投降。

  29日夜,起义策划人、第八十六标标统(团长)阎锡山被“选”为山西都督,山西光复。

  革命之成功,如摧枯拉朽,仅一日之功。而对这场由武昌起义引发的革命,山西的革命党人已经策划有三年时间。

  基调:清练新军,党人所有

  1904年,阎锡山以官派留学生赴日学习军事。次年,革命党与保皇党人的大论战在日本爆发,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革命还是改革,成论战焦点。22岁的阎锡山在日本多次听孙中山演讲,并与孙就革命大义多次辩驳往还,深感清廷“应改革而不改革,能进步而不进步,使爱国之人士,咸认为满清政府为亡国的因素,救国的障碍,以至于国人的目标,全集中于推翻满清政府,即其所培养之人才,皆变成推倒其自身之力量”,遂于是年十月入革命党。

  1909年,铁血丈夫团成员(同盟会的一个军事干部分支,以吸纳留日年轻军官为主)阎锡山归国,孙中山与阎锡山约定,革命党人在南方策动的革命一旦成功,并进军河南,山西则举义出兵石家庄,接援革命军北上。

  孙中山的革命策,重东南轻西北。东南近海,可通过海路输入武器、人员、补给,并且东南会党力量相对强大,可资利用。于是,革命党人历次革命,几乎都在东南沿海或南部边界。但是东南革命次数多,投入大,成效却小。而在辛亥年之前,革命党人在北方,几无任何革命策划。孙中山在日本,给阎锡山出的题目,也是以南方革命为主,北方革命,则属于配合的地位。

  南北论导致的一个悖论性的结果是,南方革命党人的精华,大多在历次革命中遭遇挫折,在新军高层中,几乎没有实力派,而在北方新军中,革命党人的留日学生,反而获得了高位。山西的阎锡山、辽宁的吴禄贞(陆军第六镇统制,相当于今日师长)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山西除阎锡山之外,还有铁血丈夫团成员三人,即温寿泉、张瑜、乔煦。是年,阎锡山为陆军第八十六标标统(团长),温寿泉在辛亥年为山西督练公所会办(山西新军名义上的军事二把手),乔煦为八十六标一营管带(营长),张瑜为八十六标二营管带(营长)。除此之外,第八十五标标统黄国梁,也曾留日,暗中同情革命。

  自1909年阎锡山留日归国至山西光复,革命党人时刻在新军中安插人员,培植力量。实际上,山西新军,已为革命党人所有。这一局面,非但革命党人很清楚,即便是新上任一个月的巡抚陆钟琦听闻武昌起义,也如坐针毡。

  定调:遣兵之日,革命之时

  10月中旬,陆钟琦之子陆光熙访阎锡山。陆光熙是阎锡山在日本军校的同学,知道阎为同盟会成员。

  陆问:“我此次来,即为与兄研究晋省对武昌事件如何应付。兄有意见,弟对家父尚可转移。”

  阎答:“是不是现在我们谈应付武昌事件的话,还太早了。”

  陆问:“最后需要家父离开时,我也可以想办法。”

  阎答:“这话说到哪里去了,你来,我们更说不到那样的话了。”

  陆光熙访阎锡山,是陆钟琦的授意,应无疑义。陆光熙开门见山,问阎锡山山西是否要革命,巡抚是否应离开,而阎则答以外交辞令。一问一答之间,山西的局势,一目了然。阎锡山后来说,陆光熙造访,是陆钟琦拖延之计。而当日之情形,革命只要发动,成功已是定局,陆光熙深忧的,是性命之虞、家族安危。

  阎锡山的含糊,给陆钟琦一个误判,认为山西不会革命。于是,陆钟琦做了两个加速革命的决策。

  其一,外调新军。陆钟琦的办法,是将革命党人控制的新军调出太原,调入旧军两营,以镇太原。

  清廷督练新军,是庚子事变之后痛定思痛的结果。相对于旧军(绿营、旗兵),新军薪饷高,装备好,素质高,且训练有素,作战能力强。山西天下财富之所,督练新军,也不例外。至于辛亥革命前,山西已经成一个新军混成协(即加强旅),下辖两标(第八十五标、第八十六标),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等协从部队。新军总辖人员四千,集中驻守在太原;而山西原有旧军也辖员六千,但分散巡防山西各地,且毫无战斗力,唯弹压地方盗寇,稍能起到镇抚之用。

  其二,外运枪支。将山西所有的5000支德国造新枪外运河南,名义上是襄赞北洋镇压武昌,实际用意,是去新军的武备,使其没有造反能力。

  陆钟琦的调军布防令,决定于10月29日执行。这个日期,等于帮以阎锡山为中坚的山西革命党人做了决策。调军之时,即革命之日。

  复调:陆钟琦死,阎锡山活

  10月30日清晨,巡抚陆钟琦听见府衙外枪声大作,已知革命党人起义。陆抚乃着军服,整肃衣冠,手持军刀,在上房等候革命党人攻进府衙,其子陆光熙随侍左右。

  革命士兵攻入上房,有兵认得陆抚,招同伴开枪。陆抚正色曰:我刚来一月,有何坏处,尔等竟出此举?

  革命之际,陆钟琦临危不惧,却难有镇压之效。有兵率先开枪,混乱之中,陆巡与其子皆丧命乱枪之下。陆氏父子身死,起义士兵尤不克制,冲入内室,陆钟琦的妻子唐氏和仆役万春先后被杀,陆钟琦十三岁的长孙陆鼎元也被刺伤,阖门皆尽。

  陆钟琦,清末一代名臣,以忠孝闻。陆光熙,革命的同情者。阎锡山以二人不忘忠清大义,命礼葬之。

  10月30日晚,阎锡山获选山西都督后回二标二营。一标三营管带熊国斌求见,熊进门后却一言未发,掏出手枪就向阎开枪。阎大吃一惊,情急之下一矮身躲到椅子下。熊第一枪未命中,而阎锡山的卫兵已经醒悟过来。卫兵向熊开枪射中,并当场擒拿。熊随后即被坑杀。

  熊国斌,满族,为山西统兵新军中唯一反对革命的武官,有胆有识。

  清之将亡,虽忠臣义子,无救于时。剧本的结局,早已写就,所欠的,就是戏剧性的偶然。陆钟琦死于乱军之中,阎锡山当选都督并遇刺,都是剧本之外的意外。这两个意外,无论有无,都无关已经定稿的山西革命的宏旨。

  后来阎锡山谈到1911年10月30日,说了另外一个偶然,这一天,是他的28岁生日。不过,当天他只有生死荣辱,全忘了还有生日这回事。

  本版撰文 张晓波

  本文撰写时参考了阎锡山所著《早年回忆录》、景占魁著《阎锡山传》等资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