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昆曲学者:传统文化不能为适应时尚变成"四不像"

2011年05月16日 17: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苏州5月16日电(黄莹)“昆曲已经等了你六百年,不在乎再等你三十年”昆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今日出席昆曲入遗十周年纪念活动时,面对人们质疑昆曲只是老年人喜欢时,如是回应。

  他强调,昆曲以及所有传统文化应该坚守,不要为适应时尚,改变自己,成为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四不像”。如果为了迎合所谓青年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节奏,把迤逦婉转、舒缓典雅的“水磨腔”改成摇滚的节奏、把可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曲笛改成吉他或电子琴、把具有不可替代特殊的文言改为现代白话……那么当儿孙问我们要这些祖先的遗产时,我们该如何对答。

  他笑言,我们总不能要求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再去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一样,对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务之急就是保存和保护。因此我们国家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政策。

  田青坦言,虽然今年2月获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月1日将生效,非遗保护工作将上升到法律层面,但中国的非遗保护现状仍令人担忧。以戏剧为例,名角的逐渐凋落、观众群得迅速丧失,几乎所有的传统戏剧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据初步统计,中国的传统戏剧目前仅剩200种左右。仅以山西省为例,20世纪80年代,尚有49个地方戏,目前仅剩28个,而且绝大部分地方剧团都在艰难度日,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回顾昆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十年,田青感叹,这是非遗保护概念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的十年,中国目前已建立了县、市、省、国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制度,以26个项目成为保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最多的国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