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张作霖办教育:“东北大学非办不可”

2010年12月23日 21:4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作霖办教育

  鼓励出国留学

  1916年夏天,张作霖下令对奉省20个县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当他发现整个奉省在日本留学的仅有68人时,感到太少。于是,张作霖于1917年6月和12月,分别派出两批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两年后,就有26人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官立学校学习,居全国第二。到了1918年,奉省的留日学生即达150余人,翻了一倍还多。等到1925年,奉天已有232名留学生到外国学习。

  为便于掌握留学生情况,张作霖还特派有经验的经理员去日本,对留学生加以管理,制定《奉天省管理留日学生暂行规则16条》,要求必须遵守。1919年日本物价飞涨,留日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一定困难,为使学生安心向学,张作霖令对公费学生增加学费额数,对自费生由教育厅制定了《奖励自费留日学生办法》、《奖励留日专门大学自费规程》。规定自费生考入奉省指定之专门大学,学习指定学科者,给予额定之奖励金,奖金额数根据所在学校学科程度,地方生活状况和学年考试成绩,分为甲乙丙三等,分别每年给日金600、500、400元。1921年10月,教育部发出文件,对自费留日学生因故要求公家借费者给予遣送回国,并订有遣送回国办法8条。张作霖不以为然,马上自掏腰包,拿出10万元汇去以解留学生的燃眉之急。

  1917年-1928年,张作霖先后派出200余名留学生,去日本、法国各军事专科学校学习。这些人回国后,均被委以重任,成为奉系的骨干,如何柱国、邹作华、杨正治、盛世才、徐英、孙铭九等人。

  同时,为发展东北经济,增强实力,张作霖还向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国派送理科、工科、机械科等各类学科人才600人。这些人员学成回国后,由教育厅逐一考查学生,酌量提出任用意见,张作霖亲自审查批准任用,基本都被分配到重要部门。

  “东北大学非办不可”

  第一次直奉战后,张作霖在整军经武的同时,再次狠抓教育。他欣然采纳奉天省长王永江、教育厅长谢荫昌的建议,创办东北大学,并对王永江说:“我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子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全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岷源(王永江的字),一切事我都交给你了,开学越快越好。用钱告诉我,不管多少,我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

  成立东北大学本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可是日方得悉东北当局要自己办大学之讯,驻奉天总领事竟公然向王永江提出“劝告”:“听说你们要办大学,那可不容易呀!又费钱,又没人。你们要读理工科,我们已有‘旅顺工科’;你们想学医,我们早有‘南满医科大学’;你们愿学文法科,也可以派留学生到帝国大学去上学,大日本政府将予以优待,给予官费补助。你们何苦自不量力,自寻苦恼,而去自办大学呢?”王永江当即将此谈话报告给张作霖。张作霖听后,十分气恼:“妈拉巴子,他们越是反对咱老张办大学,咱们就是非办不可。得快办,要办好,快出人才。”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购地款除外,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

  除兴建校舍外,奉天省长公署在北陵附近划拨官地200亩,拨款280万元,兴办大学工厂。这种大学设附属工厂,既顾及学生实习,又保障经费来源的模式,也是当时国内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东北大学另有植物园地100亩。这样,整个校园面积达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可见张作霖的建校计划,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也名列前茅。北京大学当时的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大学40万,清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奉天省财政向东北大学的投资巨大,经费每年160万,人均为奉大洋800元。

  东北大学开课后,在聘请师资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外省学者不了解奉省财政状况,唯恐来东北大学教书,月薪用奉票发给,一旦奉票贬值,必致影响收入,因此不愿应聘。了解此情况后,东北当局当即作出决定:“凡大学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银元发给,并不许拖欠。”为吸引一流学者来此任教,东北大学所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甚至高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予以报销往返路费。这与当时国内战争情况下,各校教授欠薪、减薪为常事形成鲜明对比。

  有了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东北大学的这些优厚待遇,引来了当时许多知名教授前来任教。在128名职教员中,留学归来的有77人,其中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康乃尔、麻省理工等学校。其余教师即使没出国“镀过金”,也是毕业于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

  东北大学的教学设备在当时国内也数一流。实验仪器和机械,诸如物理和化学仪器、工学机械、动植物标本、图书、工厂设备,几乎无一不备。据1926年的统计,学校藏书共33164册,各类仪器标本共13516件,以及价值达86.53万元的机械设备,为学生阅览、实验和实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至上世纪20年代末,东北大学已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京大学也只有学生2000人。

  康艳华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