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铜钹
这件明宣德年制的铜钹藏于青海省博物馆,为青海省瞿昙寺所有。
青海省瞿昙寺藏语称“卓仓拉果丹代”,亦称“卓仓多杰羌”,意为“乐都持金刚佛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曲坛乡。该寺是乐都南山地区最大的寺院,也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与北京故宫雷同,人称“小故宫”。瞿昙寺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
这件铜钹为铜合金质,体量较大,形制规整。两只铜钹顶部均刻有双龙戏珠纹及“大明宣德五年内加金银造”铭文。铜钹铸造工艺精湛,音响效果极佳。该铜钹是明宫廷赏赐给瞿昙寺的御制品。
如果从使用功能上看,铜钹属于响铜系列,而响铜的历史始自青铜器时代。再从这对铜钹的材质上看,至少在宣德五年,响铜材质已转变为黄铜合金,这与《宣德彝器图谱》中记载的,宣德三年所铸铜炉用料加入金、银等相吻合。另据记载,宣德五年赞善王欲建佛寺,求赐颜料,遭到明宣宗的拒绝。可是同年却赏赐给瞿昙寺一对铜钹,以此足见瞿昙寺在当时具有特殊的地位。
明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明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
这尊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器形古朴典雅,各部分比例适中,制作精良。尤其是一双兽吞耳,神秘生动。宣德炉最初是按照古代各种名器式样铸成的,并非出于工匠的臆造,所以在宣德炉的造型中青铜簋式造型是应有式样。这尊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器身所铸蝉纹即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纹饰。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的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原有的风格,十分难得。1977年10月,耿宝昌、王文昶先生鉴定这尊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为明代。
附黄条铜冲耳乳足炉
这件展品是宣德炉造型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这尊铜炉为圆鼎式造型,直口,收颈,鼓腹。三只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三行六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这尊宣德炉与其它的宣德炉相比较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附有黄条:“嘉庆四年正月初六日收梁进忠交古铜炉一件。”很多参观者纷纷询问:“黄条是什么?”黄条是过去宫廷里系在器物上的黄色纸条,黄条的内容通常记载该物的来源、安置地点等事项。因此黄条在鉴定文物中的作用是可以给旧藏文物一个较明确的身份。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宣铜器的黄条内容来看,嘉庆朝收进宫中的宣铜器较多。不过通过黄条鉴定宣德炉的年代时需要注意的是,黄条反映的不是铸造内容,而是“收进”内容,所以在断代上不能把黄条与实物归属于同一时期,而只能说明实物至少不晚于黄条时期。
通过年款,认识宣德炉
喜爱收藏的朋友一定知道,当我们判断一件藏品的年代时,认识年款是必不可少的。在制作的器物上题写帝王年号款识自明代开始流行,这种帝王年号款识俗称“年款”。宣德炉的年款大部分是铸款,少数为刻款。从字口的边角痕迹可以看出,圆润者为铸,锐利者为刻。款识位置一般分布于器外底,也有个别的在内底、口沿等处。
明代年款有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两种。篆书题写的年款自明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均有。用篆书题写的年款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楷体题写年款,一般为“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字样,宣德年款形式为宣德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
就宣德炉而言,认识宣德炉的年款是判断宣德炉真假、年代的重要标准。宣铜器的款识有数种。目前流传的宣德款有“宣字”款、“宣德”款、“宣德年制”款、“大明宣德年制”款四种。宣德炉的年款书写风格以减地阳文楷书为主,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其它还有阴文楷书、单框阴文篆书等。款识风格因书写者而异。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高江邨之宣德鳅耳诗注中,曾将宣德款的书写者指向明初的书法家沈度。沈度是当时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曾被永乐皇帝誉为明代的王羲之,因此明代宣德炉的款识具有台阁体的书法特点。清代流行榜书。榜书,古曰署书,今称擘窠书。榜书是很难书写的一种字体,从清代铜炉的款识上可以看到,要将榜书缩小在一个小小的方寸之间,真正能做到完美的很少,甚至连清宫造办处的作品也很难做到笔笔精妙。就清代康、雍、乾三代来说,铜炉款识在间架结构上很难有榜书风格,笔道上也过于纤细。康熙时因时代较早,书体风格尚受明代台阁体书法影响,榜书秀气有余而气势不足。雍正款榜书最好看,字体或长或方,但更接近于宋体。即便如此也做到了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乾隆款榜书最难看,结构松散,体量不匀称,线条轻重及粗细也无变化。
明双耳活环鎏金铜瓶
这件展品是藏于青海省博物馆的明宣德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如果按照故宫博物院研究宣德炉的专家李米佳给出的宣德炉定义——宣德炉泛指具有“宣德”款及按明代宣德铜器的用料和冶炼方法铸造的铜炉,那么这件展品是典型的“宣德炉”。
双耳活环鎏金铜瓶为铜质,通体鎏金。瓶器型硕大,造型规正,鎏金厚实且成色高。瓶束颈,重腹,圈足,颈部双耳云形,联套活环。直口处阳铸“大明宣德年施”款。这件双耳活环鎏金铜瓶曾经为青海省瞿昙寺所有。
据《青海方志资料类编》记载:“宣德二年(1427年)二月内,钦建隆国殿,赐予宝器极多。……瓶、炉、香案,皆宣德佳制也。”此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即为当时皇帝赏赐的物品中的一件。这件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制作工艺精良,汉铭文书体,显示出皇家铸造的雍容华贵之态,为研究明宣德时期精湛的铸造工艺和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同时,此瓶身充满了浓郁的青铜器元素,如口部造型来源于战国早期的扁壶,双耳套环、内收的高圈足及肩部凸起的火纹又与西周早期的罍几无二致。故宫博物院宣德炉专家李米佳认为,根据明吕震《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的记载来看,这件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就是参照《宣和博古图录》等书及内府所藏秦汉以来青铜鼎彝等样式铸造的器物。
■文/李微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