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公”姓人家不愿被人称“老公” 改姓“松”

2010年12月22日 12:5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说全国独此一家 这户人家的祖先姓“公”,南宋时从山东迁至泉州洛阳 “六普”时“松”姓已被承认

    早报记者 吴丹丹 实习生 陈旭

  如果你姓“公”,而别人按习惯称你为“老公”,那确实是一件挺尴尬的事,别以为这事不可能发生,听说,在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洛阳桥头有一户人家,就因姓“公”而称呼不方便,将姓氏改成“松”,不过这可不是乱改的,还是有一段缘由的。

  姓“公”的人不少

  姓“松”的独一家

  要找姓“公”的人家,在洛阳镇万安村可不是一件难事,姓“公”的人家繁衍至今,已有数千人,并且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

  但要说姓“松”的人家,可就真的可称得上稀少了。日前,记者多方打听,才找到从惠安五中退休的老教师松维灿先生。松老先生告诉记者,要找姓“公”的在洛阳这一带可能不少,但如果是姓“松”,还真的是惟独自己家族这一支系。

  山东“公”姓先人

  南宋迁至泉州洛阳

  要说为何从姓“公”改为姓“松”,还得提提这姓“公”的人家是怎么迁徙到洛阳来的。

  “公”姓人家本不是洛阳的原住民。据松维灿回忆,当年他的父亲曾跟他口述了家族祖上的历史,以前还有族谱记载,但后来族谱流失了。“我父亲说,南宋时期,公姓人家因战乱等原因迁到福建泉州,而洛阳就是他们的第一落脚点,从此就代代在这里繁衍,再也没换过。”

  而对于公姓人家从北方的山东迁徙到泉州洛阳的说法,在洛阳桥头的昭惠庙的石碑上还有明确的记载。松维灿根据父辈的考证和自己的探究,认为目前福建只有两支“公”姓人家,除了洛阳这一支,在龙海还有另一支,也是南宋同一时期迁徙而来的。

  最初迁徙到洛阳时,松维灿的祖先主要是靠讨海为生,后来慢慢的有人走出去经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