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研讨:新媒体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2010年12月14日 21:02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把文学写作更内在的东西带出来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改变了五四以来文学写作的单一模式。

  □王传真 白 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十余年来,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网络文学”这一不可忽视的文学品种。《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告别薇安》《悟空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网络文学作品,以及新语丝、天涯、博库、盛大文学网等网络文学基地让人们的阅读体验获得了相当大的扩展。

  然而,网络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日前在深圳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010年深圳国际大会上,学者围绕“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学”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作协有9000多名会员,盛大文学网号称有123万个作者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一下子进入到全民写作的新时代,无门槛、无制约的写作首先带来了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他举例说,“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发表的长篇小说总共是200部左右,但2004年作家出版社联合腾讯网举办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内就收到长篇小说147部。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邱华栋披露了另一组对比数字。中国作家协会共有9000多名会员,而盛大文学网号称有123万个作者,这些作者以每天1万至3万字的速度写作。“这样的写作文学价值有多高,非常值得怀疑。”邱华栋说,通常这样的作品点击率很高,作者每月可以有几万元的收入,很多人以此为生。

  “一个月前我参加了首届中国写作者大会,有500来人,每个人的名字基本上是4至6个字,比外国人的名字还要长,非常有意思。我当了20年的编辑,这些作者我都不认识。这样的一个状况,让我们这些在纸质媒体工作的人非常吃惊。”邱华栋说。

  文学书写内容和体例的变化

  张胜友认为,网络写作让作家完全处于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状态,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因此无论从思想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理由让人期待会出现一些思想新锐、形式深远、活泼的大气之作。  

  他举例说,2004年4月,天涯社区刊载的慕容雪村的网络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几乎原生态地展现了当代都市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总点击量超过了10亿,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影响巨大,只是由于过多的性描写无法通过传统途径出版。

  张胜友同时指出,另一方面,这种无约束节制的海量写作,也产生了大量非文学的作品。“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文学终究是文学,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要永远密切地阐述社会生活的纷纭复杂,深刻地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奇云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文学。他说,传统的书信体、日记体、笔记体小说,在网络文学里逐渐消失了,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日常交往环境中没有写书信、记笔记、记日记的习惯。传统写作里像大面积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基本上在网络写作里消失了,新媒体的产生带来了文学书写体例的变化。

  新媒介改变了文学创作模式

  邱华栋指出,十几年前刚刚有网络文学概念的时候他特别高兴,期望网络文学能承担社会责任。因为传统文学虽然一直秉承着五四时期鲁迅、胡适倡导的为人生、关怀社会现实、关怀真实存在的新文学精神,但是由于使用着旧媒体,面临着发展危机。

  他提出中国文学的良性发展方向是“新媒体的新文学”,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出版,把各种媒体的数据集合在一个数字平台上,提供给不同的受众;二是全媒体传播,即文学向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领域的播撒。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切入,分析了互联网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他说,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的一大改变是凸显了自我的概念。中国古代小说脱胎于说书,说书人和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小说创作,而古代诗词也基本是在生活现场里创作的,而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五四运动改变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文人的创作,把文学创作变成了作者在书房里自我面对纸张的诉说。

  新媒体、新技术对文学生态的一个巨大冲击就是正在改变作者封闭的自我表达的写作方式,迫使作者重新思考和读者的关系,思考自我和他者的关系,以及自我如何被别人分享、消费。和购买图书不同,阅读网络文学不是一次性完全消费,因此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心态,更加强调自我和他人的共享。

  “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把文学写作更内在的东西带出来了。看起来是外面的传播方式、发展形态被改变了,如果追问一下,可能是写作方式被改变了,写作最终要指向的目的最终被改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崛起,改变了五四以来文学写作的单一模式。”谢有顺说。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