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侵华日军后人公开大屠杀日记 证实杀害300俘虏

2010年12月13日 08:3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本《每日新闻》的报道传真。

棉花堤上的纪念碑。

  “12月13日,于棉花堤参加战斗,攻陷南京。12月14日,村上少尉处决了300名俘虏。”这是一名日本士兵在日记中记下的内容。昨天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微博上披露,12月8日,日本的《每日新闻》公开报道了发现日军士兵南京大屠杀日记的消息,再次证明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日记记载在棉花堤

  杀害300名中国俘虏

  12月8日出版的日本《每日新闻》,以《“攻打南京的时候曾经杀害过俘虏”——一名日军士兵从军日记中的记述》为题,刊登了记者结城薫的一篇消息,并附上了说明为“牧野久仁博正在介绍父亲的从军手记”的照片。

  文章中说,日前,在侵华战争中战死的日本士兵牧野信人的遗物中,发现了有关攻打南京时杀害中国俘虏的证明资料。牧野信人曾担任日军第六师团骑兵第六联队伍长,于1939年战死。公开了这一资料的是现年77岁的长子牧野久仁博,现家住日本熊本市植木町。

  这些遗物中包括从军日记和信件。从军日记中记载了牧野信人直至战死前一天的战场记录,每天都有几行文字记载。在1937年12月13日,即南京沦陷之后的记录中,有日军杀害俘虏的以下内容:

  “12月13日,于棉花堤参加战斗,攻陷南京。12月14日,村上少尉处决了300名俘虏。”

  该报采访了研究这一资料的熊本近代史研究会会长、熊本大学小松裕教授,这名学者指出,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证言很多,不过以日记的方式保存下来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却很罕见。

  这篇从军日记此前一直摆放在牧野家的佛坛上,期间也时常被打开翻看,不过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其中有关于杀害俘虏的记叙。

  文章最后,引用牧野的话说道:“淳朴的年轻人居然被逼迫在战场上盲目的杀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恐惧感。”

  陪同幸存者赴日作证

  纪念馆职员“发现日记”

  这篇文章的发现其实很偶然。为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应熊本和平之会与广岛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联络会之邀,8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王氏在12月4日奔赴日本,到广岛、久留米、人吉、熊本、长崎等地进行为期10天的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活动。同时,78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郭秀兰也应日本铭心会之邀,到大阪、京都、神户、东京等城市作证言。

  朱成山说,12月11日,陪同程王氏在日本参加证言集会的纪念馆职员谢红霞,发现了日本《每日新闻》上的这篇文章,向纪念馆汇报后,当即从日本熊本县传真发回了这篇文章,纪念馆随即进行翻译。“牧野信人所属的日本第六师团,又叫熊本师团,师团长就是号称‘杀人屠夫’的谷寿夫。这份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日记记载内容,是真实可信的,再次证明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进行屠杀的历史事实。”

  据了解,棉花堤位于南京城西上新河与江心洲的夹江边,是当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遗址之一。据史料记载,日军第六师团从中华门攻陷南京城后,12月13日沿城西向城北下关扫荡围剿,曾于棉花堤一带屠杀过中国俘虏和平民百姓。牧野信人的日记与史料记载是吻合的。

  1985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棉花堤建立了一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上新河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上就有“1938年2月9日,葬于棉花堤1860具”的记载。

  沈慧 吴姗 于英杰

  ■相关新闻

  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从1994年8月第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作证言后,截至目前,先后已有41位幸存者到日本参加集会并向当地群众讲述当年历史。

  今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3周年祭日。为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应熊本和平之会与广岛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联络会之邀,8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王氏12月4日奔赴日本,进行为期10天的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活动。与此同时,78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郭秀兰也应日本铭心会之邀,在日本多个城市作证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为了让日本国内民众能对当年的历史有正确的认知,1994年8月,他带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到日本与当地的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现场来了很多人,夏淑琴的讲述则深深震撼了他们的心灵,不少人泪流满面。集会结束后,一些日本群众继续留下来与夏淑琴进行交流。

  此后,每年的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前后,日本友好团体都会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奔赴日本,与当地的学者、群众进行交流。

  朱成山表示,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证人,他们的口述史是第一手的资料,是对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最好的回击。同时,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民间交流,幸存者赴日证言这一形式有利于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在共同历史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交往。 据新华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