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半月谈》文章:中国电视剧离美剧有多远

2010年12月06日 15:10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3年,我国电视剧产量首次突破万集大关,之后的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3000集以上。然而,在电视剧制作的繁荣背后,电视频道之间、电视剧之间激烈竞争,导致电视剧越播越多。电视剧制作团队不得不密集工作,加快拍摄进度。记者了解到,目前国产偶像剧、戏说剧及武侠剧尤为观众诟病。观众徐旻评论道:《将爱情进行到底》成功之后,国内偶像剧就开始裹足不前了,模仿《流星花园》拍摄的《红苹果乐园》等简直惨不忍睹;曾鼎盛一时的戏说剧这两年也鲜有佳作;而武侠剧更是越来越叫人失望,剧情拖沓,剪辑粗糙,倒了观众的胃口。(《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12期)

  曾执导《渴望》《金婚》等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著名导演郑晓龙说,如今电视频道之间为了竞争,为了获得收视率,电视剧“海量播出”。电视台可以通过重播获得广告,制作团队却没有获得相应收益,因此只能继续拍摄更多新剧。巨大的吞吐量及并不完善的制播体制,人为地将国产电视剧“快餐化”了。

  国产电视剧争议不断,而一股强劲的“美剧风”开始在互联网等特定途径隐秘流行。2005年8月,美国福克斯电视网制作的电视剧《越狱》播出,拉开了中国网民“全民美剧”时代的序幕。《反恐24小时》《欲望都市》《迷失》《绝望的主妇》《绯闻女友》等美剧,相继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庞大而固定的收视群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美国电视剧相比,国产电视剧大体存在题材局限、叙事功能弱、制作成本失衡、播出平台欠规范等问题。

  首先,从题材选择和叙事功能来看,中国电视剧多以历史剧和都市生活剧见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历史剧中更多的是翻拍,原创题材严重缺乏,而都市生活剧则基本围绕家长里短、婆媳关系等展开,不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胜利分析,美剧编剧们在强调娱乐的同时,偏重于表现社会主流群体现实生活的场景、状态与困惑的题材,表现空间较为广阔。“社会环境便于法律剧自由发挥,医务剧显示了富裕的美国人对生命的重视,科幻剧则是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体现。”同时,李胜利说,美剧用极为隐讳的方式传递着美国价值观。

  此外,美国编剧与中国编剧在幕后团队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工作方式差异较大。美国著名编剧卡尔顿 库斯说,在美剧中,采取的是“编剧为王”的策略,片子盈利以后,编剧能分享盈利成果。他还直言,像《迷失》这样的电视剧,靠一个编剧是绝对完不成的。“在撰写初稿时,有10个编剧共同讨论剧情,将情节细化到每一分钟,且每六分钟就要有‘爆点’防止观众转台,然后再由2个编剧去另一个房间撰写具体台词,其他编剧继续推进剧情细节发展。”

  其次,制作资本投入和比例上存在差异。李胜利表示,普通美剧每集平均预算相当于1400万人民币,而演员的片酬在制作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大量投资都会用在剧本和制作上。相比之下,国产电视剧每集成本不到200万元人民币,而目前国内一线明星最高已报出30万元一集的要价。“由于演员片酬偏高,制片方不得不在服装、道具、化妆的支出中一再压缩,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视剧的制作水准。”

  第三,从播出平台来看,中国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不胜枚举,每年虽有上万集电视剧的产量,但各地方电视台为商业利益都去争抢高质量的连续剧,导致有超过半数的剧作无法在电视台播出,从而影响到制作公司的效益。而美剧主要以福克斯等五大公司下属的几个主要电视频道为播出平台,这样既保证了多元性,又避免了无序化竞争。

  “综观美剧50年来的发展,其成功的秘诀是其对观众口味的把握,哪怕是再成功的剧集一旦收视率下降,立刻‘下课’”。湖南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盛伯骥认为,“季播剧”模式或为中国电视剧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半月谈记者 段菁菁)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