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张翎《金山》被指剽窃 构思真有英雄所见略同?

2010年12月06日 11:19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旅居加拿大的小说家张翎,还没从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欢喜中缓过神来,就沾上了麻烦。和张翎同样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也旅居加拿大的长江(本名RobertL.)日前和张翎较上劲,指责她最重要的代表作《金山》等抄袭了一批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英文小说。有关中国学者作家对西方原著抄袭的话题,也再一次甚嚣尘上。

  本报记者 郦亮

  【情节雷同】

  《金山》陷“抄袭门”

  据本报记者调查,长江卯上张翎已经有好几个月了。7月,差不多也就是《唐山大地震》最火的时期,长江就在方舟子的揭黑网站“新语丝”上发表文章,揭露张翎的所谓抄袭行为。随后更是步步紧逼,声称要打一场国际官司,并公布了自己电话和邮箱。

  旅居加拿大的长江曾偶然看到张翎在中国大陆推出的中文版小说《金山》,这小说描写第一代华工在北美的经历。但在阅读过程中,长江发现小说的很多情节似曾相识,经确认是在加拿大华裔作家郑蔼龄的自传体小说《妾的儿女》中也见到过,这小说1994年就出版了,还获得过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于是,长江对张翎发起了进攻。在得知此事后,郑蔼龄方面也很生气,她的律师进行了交涉。

  在一篇名为《张翎〈金山〉等作品剽窃抄袭英文小说铁证如山》文章中,长江罗列了张翎抄袭的“铁证”,如《金山》的第五六七章,围绕着“猫眼”的故事,与《妾的儿女》中的女主人公外婆“梅英”如出一辙。梅英的故事来自于郑蔼龄外婆的真实往事,《金山》情节不可能如此巧合。此外,长江还认为,《金山》同时抄袭了李建群《残月楼》、崔维新《玉牡丹》等四五部英文作品的情节。

  【张翎回应】

  应由权威机构鉴定

  虽然长江言之凿凿,但因为此事发生在张翎因《唐山大地震》上映而名声大振,而《金山》的英译本也已被著名的企鹅出版社买下并准备推出之际,所以还是有人认为长江在借机自我炒作。但长江坚称,自己没有任何私利,这样做是“舍身为中国文坛拿虫”。

  此事爆出之后,舆论一片哗然。张翎和《金山》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自然要为自己作辩解。他们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加拿大华工苦难是公共领域知识,是人人可用的素材。至于那些具体的故事是否抄袭,应由权威机构鉴定。张翎就此特别发表声明说,“人在流言面前,实在很无奈,此次针对《金山》的指控令我百喙莫辩,因为真正的指控者一直藏在阴影之中。”张翎方面并不排除就此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的可能。

  但张翎到目前为止并未透露自己创作灵感的来源,尤其是长江一再强调的《金山》里那个同郑蔼龄外婆亲身经历一样的故事。所以舆论仍然在纳闷——难道构思上真的有英雄所见略同的事情发生?

  【律师解析】

  “洋为中用”或钻空子

  暂撇开张翎的《金山》是否构成抄袭不论,此类抄袭争议已是层出不穷。如著名学者朱学勤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几个月前就被指出抄袭了美国数位学者的论文。还有郭敬明的《爵迹》,也曾被指抄袭了日本的动画作品《命运之夜》。

  对于此类“洋为中用”背后的原因,长江认为,抄袭西方一般具备两种前提:其一,原著作者使用英文写的并且原作者不懂中文(比如郑蔼龄只会英语),其二,抄袭者是用中文写作。在长江看来,抄袭者正是钻了国人和西方作者互不了解的空子。

  谈到如何区分借鉴和抄袭,曾经留美的知识产权律师吴冬告诉记者,除去合理使用的情形,如果大段借鉴,而不注明出处,就是抄袭侵权。“如果相似的故事,别人已经写过,那就可能存在侵权。”吴冬说,现在这种侵权式的“洋为中用”很多,“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多借鉴了西方成果的中国论文根本不写出处,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这就非常恶劣。”他认为,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及中西交流的增加,这类情况可能会好转。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