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贺岁档在上周末正式拉开票房大战,《赵氏孤儿》与《大笑江湖》展开正面对决,观众点评陈凯歌新作头重脚轻
今年贺岁档在上周末正式拉开票房大战的帷幕,《赵氏孤儿》、《大笑江湖》同档期竞争,也掀起观影的热潮。两部影片的排片场次虽不相上下,但相比于《大笑江湖》的搞笑喜剧,《赵氏孤儿》的悲剧情节更让观众回味。对于《赵氏孤儿》的评价,很多观众认为改编得出乎意料,影片前半部分精彩,但后半部分看上去拖沓,缺少高潮。
京城各大影院前两天迎来贺岁档观影第一波热潮,打破11月份平淡的影市气氛,出现了排长队买票、候影的情景。在华星双井店、广安门两家影院,据记者观察,选择看《大笑江湖》的观众以年轻观众居多,大多表示“想看小沈阳的新作”、“喜欢小沈阳”、“期待他的搞笑表演”。还有观众提到,编剧宁财神的语言用在赵本山和小沈阳身上应该挺新鲜。
相比之下,选择看《赵氏孤儿》的观众大多了解那段经典故事,尤其对电影改编的结局、葛优与陈凯歌的合作都很期待。“《赵氏孤儿》好的段落是真好,淡的部分也是真的让人坐不住。”一位观众说,影片开头的谋杀、政变和搜孤、救孤段落剧情紧凑,人物命运一直在牵着观众往下走,看起来让人很揪心。有观众说:“电影里的动作戏并不多,但赵盾的侍卫舍命救主的场面还是拍得有声有色,用血肉之躯代替车轮的情节特别令人动容。”尤其扣人心弦的是,片中屠岸贾摔死程婴孩子时“砰”的一声,让在座观众迸出一声惊叫。
影片对程婴妻儿牺牲情节的改编,也颇受观众的肯定,认为合情合理。葛优的演技也受到赞誉,一位女影迷表示,“这次葛优的表演要比在《夜宴》里好得多,特别是晚年的程婴很像孔子,演出了古人的味道。”片中赵孤给屠岸贾喂药的情节,更让一些女观众感动,“看着一个仇人的孩子给他喂药救命,真的让人挺触动的。”
“陈凯歌的开头挺大气,就是结局没有什么内容,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观众刘先生说,电影后半部分该快的地方不快,该慢的地方却一带而过。这种看法颇具代表性,不少观众都反映,片中程婴带着赵孤当上屠岸贾的门客之后,剧情就开始走向松弛。观众对电影负面评价都集中于影片后半段。
《赵氏孤儿》后半段本是一个卧薪尝胆封侯拜相的故事,陈凯歌舍弃这个故事原型是正确的,打破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定势,设计更加个人化的复仇故事。这本来很具有悲剧力量,但是被人物情节极大地消解了。有观众调侃,“程婴是单身父亲,屠岸贾变成了溺爱孩子的爷爷,韩厥更像试图进入这个家庭的后妈,这似乎变成了一个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故事。”
导演的想法虽好,但对后半段情节的掌控力减弱,相比开头部分就显得粗糙。“程婴和韩厥的双人戏几近相声,是不合时宜的笑料,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悲剧氛围。”影评人周黎明认为,这种笑料跟影片风格不一致。同时,一些细节也处理得不够好,有观众说,结尾赵孤杀屠岸贾的场景设计得太刻意,程婴中剑后还出现家庭团圆的幻觉,实在是鸡肋。本报记者 周南焱 实习生 李乐乐
影评
局中人难解的悲剧命运
周南焱
作为陈凯歌的老骥伏枥之作,《赵氏孤儿》颇为瞩目,这部改编自古典名著的电影,引发争议也并不奇怪。原著中的传统忠义精神,被陈凯歌巧妙地进行了现代改写,使之更符合今天的人性和价值观。这种改写确有其必要,也是影片拍摄的难处所在,稍有不慎即流之于大路货色。陈凯歌的成功之处在于改写的独具匠心,贴近当今的精神趣味,而其缺陷之处亦在于受当今时代所限,难以给《赵氏孤儿》更高级的解释。
影片的结构可用两个局来读解,第一个布局者为屠岸贾,第二个布局者为程婴。因为不能容忍赵家的轻蔑与侮辱,屠岸贾布置了一个报复赵家的局,这个局阴险毒辣,牵涉面甚广。赵家虽有飞扬跋扈之气,但罪不至于灭门,屠岸贾的举动无疑不符世道人心。其精心安排的这场阴谋,像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宫廷政变那样,具有短、狠、快的特点,而影片也营造出这种节奏紧张的氛围。但屠岸贾的布局出了一点纰漏,因为韩厥的良知、程婴的善性,撕破了他编织的网络,救走了赵氏孤儿。为使布局不功亏一篑,屠岸贾遍搜赵孤,终究还是留下了后患。
程婴身为一介百姓,无意中被卷入了局中,无意中牺牲了自己的妻儿。在热血被点燃的情形下,他从被动变成主动,设计了一个报仇的局。这个局长达十五年,牵涉人物不过四人而已,而屠岸贾铲除了敌人,却因此树立了更大的仇人。影片的这后半部分最难改编,要维持这个局不遭半途破灭,程婴需长期呕心沥血。陈凯歌独具慧眼,没有把程婴描写成一个整天苦大仇深者,只是在日常中培养赵孤长大成人。而程婴还必须跟屠岸贾暗中较量,不能让赵孤的情感立场转移到后者身上,否则,他的布局将无以维系。
局中人的命运无一不是悲剧,一旦落入局中即无从逃避。在屠岸贾的局中,更多是血腥的杀戮,也因此种下了罪因,必将招致恶果。屠岸贾认为仁就是做一个好人,他想洗净双手不再视他人为敌人,却最终做不到,因为命运在他摔死程婴儿子的那刻就已注定。这个人物不会忏悔,没有赎罪意识,因而无法超脱程婴的布局。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赎罪意识,陈凯歌也无法让他产生这种意识。赵孤的悲剧更是早已决定,程婴给了他一个阳光的童年,终不能隐瞒真相,而真相一旦说出,赵孤的幸福生涯即告颠覆。
有布局之时,必有破局之时。当赵孤最后挥剑刺屠岸贾,陈凯歌给出的理由是,其并非为赵家而是替程婴死去的儿子报仇。赵家灭门当属历史责任,影片并不在此纠缠,而将重心悬系于程婴儿子一命,这颇符当下尊重个体生命的人性价值观。这完全值得肯定,但影片也停留于此,浅尝辄止,没有做更深的追问。局中人的命运和性格悲剧,终未能像悲剧《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那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悟。陈凯歌的悲剧论调,终究是个二流文艺作品的趣味论调,离真正的大师还有距离。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