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婚姻一直实行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之仪。19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方婚仪的东渐,一些追求时尚的国人开始参酌中西礼法,既吸取西式婚仪的隆重、热烈、简便的优点,又抛弃其在教堂举行等宗教习俗,创造了一套中国式的“文明结婚”仪式。这种新式婚仪,改变了旧式婚礼的许多陋习,带来了不少方便,从而逐步为民众接受、欢迎,绵延至今。
新式婚礼受到欢迎
新式结婚在清末已出现。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了当时“文明结婚”的情况:“迎亲之礼,晚近不用者多。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这种新式的文明结婚,不仅大大简化了结婚礼仪,而且尊重了男女双方的意愿。
新式婚礼简单隆重的特点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其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教堂由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到了民国初年,这种新的婚姻仪式更为流行。文明结婚者,男女双方不会去命馆合婚,也不必要什么龙凤帖,而是到婚丧用品服务社买两张印好的结婚证书,填上新郎、新妇的姓名、年龄、籍贯,在举行婚礼时,由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用印,就算礼成。
当时,社会上有专门租赁文明结婚用品的商店。经营范围包括文明结婚用的花马车、花汽车、乐队,以及礼堂里的陈设,新郎新妇穿的礼服、花篮、手花、胸花,甚至印好的结婚典礼的仪式单。婚礼证婚人是男女双方共同邀请的,一般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长者;主婚人则是新人双方的家长。结婚典礼可以在家里举行,也可以在饭店里举行。事前由双方家长出帖,邀请亲友前来参加婚礼。
蔡元培主持制定《婚礼草案》
源于中国传统的旧式婚俗和源于西方的新式婚俗包含了不同的婚姻观念。着红装、拜天地、拜父母及祖先的旧式婚礼,往往与不自由的婚姻和家族主义相联系;而身穿西服、用印、致词的新式婚礼,较多地体现了自由婚姻、法律婚姻的色彩。事实上,在新旧婚制尖锐冲突的同时,新旧婚礼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当时的报刊记载,新式婚俗的变化和与旧婚制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上海、北京、广州等接受西方文化较多的城市,农村及偏僻城镇的婚俗尚无明显变化。
民国初期,文明结婚仪式仅具雏形,传统的旧式婚礼仍占上风。所以,文明结婚的婚礼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免新旧混杂,不甚规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礼制服章审订委员会及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内政部长薛笃弼,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将所拟现行婚礼草案会呈国民政府,请核定颁布。该《婚礼草案》的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
《婚礼草案》无疑是将旧式婚礼与新式婚礼杂糅之后制定的,基本上是以旧式婚礼的程序为基础,革除了旧式婚礼的繁琐,吸收了新式婚礼的俭朴和热闹。而在结婚仪式上,则基本采用了新式婚礼的程序。它是当时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既是一种改良,也是一种变通。
蒋宋婚礼令白色婚纱风靡
新娘身穿白色婚纱,新郎身着西式大礼服,是新式婚礼的基本要求。民国初期,大礼服和白色婚纱虽已传入中国,但采用的并不普遍。1927年12月,蒋介石、宋美龄在上海举行的婚礼,真正使白色婚纱风靡全国。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昆山路景林堂宋宅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下午,婚礼舞会在外滩大华饭店举行,并在蔡元培主持下再次举行新式婚礼。青帮首领杜月笙负责维持秩序,1300多位各界名流以及美、英、日、挪威、法等16国领事出席婚礼。
新式婚礼现场,台上置有孙中山画像,边缀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中间悬挂“福”“寿”两字。婚礼由白俄管弦乐队奏乐。蒋介石与宋美龄入场时,蒋着西式礼服,宋穿白色长裙婚纱。新人向孙中山像及来宾行三鞠躬礼。这次婚礼,在当时可谓花费浩繁,费用达数百万元。
当天,蒋介石发表文章《我们的今日》,称他们的婚姻是“神圣的结合”。随《我们的今日》一同见报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两人的一张新婚照。照片上的宋美龄身着白色婚纱,风姿绰约,光彩照人,令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此后,白色婚纱在上海滩广泛流行起来。
集体结婚让人耳目一新
民国时期,新式婚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开始为南京国民政府所提倡。但是,对一般民众来说,新式婚礼仍有费时费钱费力之缺憾。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些进步人士致力于婚仪改革活动。于是,有了一种更新鲜的婚姻方式——集团结婚,也叫集体结婚,或集团婚礼。1935年,上海市政府为响应国民党政府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彻底变革传统婚嫁仪式,去奢从俭,公布了以简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
4月3日下午3时,全国首届集团结婚典礼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举行。出席盛会的除了57对新人外,还有证婚人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另外还有包括杜月笙、王晓籁等在内的各界人士、新闻记者近万人参加,盛况空前。57对新婚夫妇按统一要求着装,新郎均着蓝袍黑褂,新娘均着粉红色软缎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在军乐进行曲中,新人随着引导挽手步入礼堂,男女分列两行,司仪宣读新人名单,新郎新娘按照名单顺序,轮番登台,先向孙中山像三鞠躬,然后新婚夫妇双方相互鞠躬,再向证婚人鞠躬。最后由身着蓝袍黑褂的证婚人吴铁城致训词。
礼成,由证婚人向新人赠送结婚证书和纪念章。结婚证书事前已盖上证婚人、主婚人、结婚人的私章,置于锦绣小圆筒内;纪念章以银质材料精工制成,盛于红丝绒盒中,并刻有“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纪念品”字样。吴铁城亲手颁发结婚证书,吴醒亚专发纪念章。礼毕,57对新人在音乐声中步出礼堂,到广场摄影留念。在整个集团结婚行礼过程中,上海电影界、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等影片公司及各报记者抢拍了新闻片与镜头。
与面向家庭的结婚相比,集团结婚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色彩。婚礼上,政府部门的代表承担了家长的部分职责,当然双方家长和介绍人也都出席,以示家庭对婚礼的支持。
上海首届集团结婚的这种隆重、热烈、简朴、文明的做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时要求参加者甚众。上海市政府遂确定每年举行4次集团结婚,是年全市即举行了5届,参加者达300余对。
邵先崇(选自《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