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的列车犹如强悍的骏马,驰骋在古契丹国的“疆场上”。车窗外空旷的荒漠和秋日的萧条,与飕飕的风声一起呼啸而过。这时记者正前往辽阔的内蒙古大地寻访契丹文的踪迹。
距今一千年前的中国北方,活跃着一个强大的北方王朝——契丹,也称辽国。在它两百多年的短暂历史中,却创造了当时无与伦比的辉煌,更让其骄傲的是这个民族还发明了自己独有的文字——契丹文。
可短暂的辉煌过后,契丹文连同其民族一起神秘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就在金灭辽的五十年之后,契丹文和契丹民族再也没有在历史中出现过。直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埋入地下的辽代墓碑的陆续出土,这一神秘的文字才逐见天日。
但由于年久失传,地下之物遗憾地成了无人能识的死文字。近一个世纪来,有志专家们费尽心血,全力解读,但揭开的依然是冰山一角。契丹文,难道真的成了一部难解的“天书”?
契丹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破解它究竟为何如此艰难?“天书”到何时方能全部得以破解?带着诸多问题,记者沿着这种古老文字发祥发展的脉络,一路寻访,以期为解读“天书”寻找良方。
赤峰:几乎不知契丹文为何物
一千年前,契丹民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创制了契丹字。一千年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却不知这种文字为何物。
从北京到赤峰,注目观看,窗外的风景只是裸露的沙石和干枯的草木,没有“白云下面马儿跑”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浪漫景观。
“今年太干旱,草原都过早地枯萎了。往年这个时候,其实是草原上最美丽的季节,到处一片金黄,丝毫不比夏日碧绿的草原逊色。”同车的一位姑娘给记者解释。
她自称是内蒙古赤峰市人,赤峰市有契丹国古上京遗址,古上京就是契丹国当年的首都。
“你真的是‘上京’人?”记者顿时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你是什么民族?知不知道契丹字,会不会说契丹话?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赤峰?”
“我是蒙古族,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契丹字,不会说契丹话。”姑娘笑着回答道,“赤峰市古称松州,也就是‘平地松林’、‘千里松林’的意思。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