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契丹文研究:400多个契丹原字的一半已被解读(4)

2010年11月16日 13: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薪火传递 燃起希望

  对于吴英哲来说,这个发现无疑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时间没有成果的他一下兴奋起来。后来,关于契丹文“性”语法范畴的研究成为他正式踏入契丹文字研究的第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邢复礼和陈乃雄先生均已故去,刘凤翥、清格尔泰和于宝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而契丹文研究的接力棒传递手们却迟迟不能上位,“老前辈”们打下的契丹文研究江山眼看着行将后续无人。研究单位急,这些将一生都献给契丹文字研究的老先生们更急。

  1996年,经过慎重考虑,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决定在本校寻找致力于契丹文字研究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契丹文,由清格尔泰亲自指导。经过层层选拔,是年25岁的吴英哲成为清格尔泰的关门弟子,从此走上契丹文研究之路。

  如今已经从事契丹文字研究15年的吴英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在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研究契丹文字没有信心。“太难,没有一点头绪。”但由于感念于学校领导的信任和老师清格尔泰的师恩,吴英哲还是咬紧牙关,没有放弃。其间,同为内蒙古大学的陈乃雄老师给他上了一年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这本著作的课程。即便如此,吴英哲还是没有进入契丹文字研究的状态。但是,在此期间,吴英哲协助老师清格尔泰将契丹小字的原字制成电子版,为后来契丹文字出版的电子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一个灵感,让吴英哲在契丹文研究领域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领悟。一天深夜,吴英哲照常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录入契丹小字原字。契丹小字中有一部分成对的原字,虽然在笔画、笔顺、笔势等方面完全相同,但二者在右侧是否加“点”存在差异。有的学者将那些右侧带点的原字称为不带点的原字的“影子字”,把不带点的原字称为“本字”,然而,这一命题尚未被学界普遍采用。长期以来,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带点的原字与不带点的原字一同出现于契丹小字原始资料中,而且也有交替使用的现象。

  二者在音义方面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吴英哲突然想到,这些“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这个念头一出,他立马对照手头现有的文献一一验证,果真不错。因为另外两份资料放在家中,他赶紧跑回家中,一夜没睡,从头到尾核对一遍,结果一一都验证了这个发现的正确性。

  对于吴英哲来说,这个发现无疑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时间没有成果的他一下兴奋起来。后来,关于契丹文“性”语法范畴的研究成为他正式踏入契丹文字研究的第一步。

  其后,吴英哲专注于契丹语法的研究,在契丹文元音和谐率、契丹文动词附加成分、契丹语汉语入声尾韵、契丹文“数”和谐现象和契丹文拼读法——“元音附加”拼读现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而在2008年,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康鹏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成为刘凤翥的学术助手,开始了他的契丹文字研究之路。

  据刘凤翥先生讲,康鹏读博士学位时主攻辽金史。契丹文字是研究辽史的最佳学术资料,学好契丹文字会使辽史研究的学术水准提高到一个更佳境界。“康鹏在读书时就把将近一万字的契丹小字拍成照片做成电子资料库。这些电子资料库起着铅字的作用。可以放大,可以缩小,字号任选,用起来极为方便。近一两年,我的文章中出现的契丹小字也都是使用这个电子资料库。”刘凤翥向记者介绍道。

  “康鹏现在主要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后准备做契丹小字索引和词典;再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契丹文字研究论著汇编成册。同时,我还要他加强蒙古语和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让他进一步掌握契丹文字的解读知识。”

  刘凤翥说:“新一代的研究者们虽然还稍显稚嫩,但是,契丹文字研究的薪火传递却看到了些许希望。”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