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小组 通力合作
当时,共抄卡片四万张。在没有电脑、一切都要靠手工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相当繁杂的工作程序。但是,为了深入契丹文字研究工作,组员们个个都兢兢业业。经过一系列攻关式的研究,小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世纪50—70年代早期,国内的契丹文字研究基本停滞。然而,从60年代开始,契丹文研究专家刘凤翥就已默默进行着契丹文字的释字研究了。
刘凤翥,字潜龙,河北省盐山县王朴村人。1983年9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东北组业务组长,直至退休。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数十年来,刘凤翥主要从事契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重点在解读契丹文字。他解读契丹文字的成果令世人注目,被国外同行誉为“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
在刘凤翥家里,记者看到年迈的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契丹文。他家墙上所挂字画也是用契丹文所书。虽然年事已高,刘凤翥仍然思路清晰。他告诉记者,受时任北大副校长翦伯赞先生“研究一门少数民族文字将终生受益”的教导,他走上了契丹文研究之路。
然而,真正埋头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却是1971年春至1972年夏刘凤翥在河南省息县“五七干校”的那段时间。那时干校纪律松弛,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他便将自己积攒的契丹文字资料反复阅读。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经过相互参照、印证,刘凤翥释出了其中的人名“黄应期”、“王圭”,官名“尚书职方郎中”,地名“唐乾陵”等契丹小字。解读契丹文字的第一个成果,激励着刘凤翥在契丹文字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而通过寻找契丹小字中的汉语借词来解读契丹小字的方法,也给刘凤翥此后的研究工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刘凤翥潜心于契丹文字研究的同时,另一位学者也在密切关注着契丹文字的解读,他就是契丹文字研究大家清格尔泰。
清格尔泰,蒙古族,出生于1924年6月,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中旗(今赤峰市宁城县)人,我国蒙古族著名语言学家。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