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尧:今年作家富豪榜,我们选择“实用”
□ 《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吴怀尧
2006年12月15日,历时月余调查的《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次发布,中国作家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第一次以财富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引发全民热议。关于作家财富与文学价值的争论,直到今天,依然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2010年11月15日,《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五次发布,同时推出的还有全新子榜单《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对比中外作家的版税收入,在感慨“外国作家在中国疯狂捞钱,中国作家在海外举步维艰”的同时,作为这个榜单的创制人,我想到财富之外的一些事情。
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面对内忧外患的故国,悲愤中挥笔写下《少年中国说》,将国家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奋发有为的中国少年。其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的铮铮之言,现在看来,依然荡气回肠,其强国吁求几近悲怆。
此后不久,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在这个独特的历史节点上,那些学贯中西的海归青年,在如履薄冰的历史境遇中,毅然担起了文化启蒙大任,让蒙昧的国人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他们从域外裁了一根鲜嫩的思想树杈,嫁接到中国这株苍老古树上,希望使之焕发生机。
鲁迅等作家更是奋笔疾书,希冀以文艺作品,重铸国人心灵,他们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依然能带给我们力量。时间总是匆匆,流水带走光荣,昔日的峥嵘人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100年后的今天,经济浪潮裹挟着一代人,在充裕的物质生活,消费与娱乐背后,是新一轮的人文精神缺失。
旁观作家群体,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黄金期后,纯文学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中国作家群体在商业浪潮的巨大冲击下,有人手足无措,有人弃笔从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逐渐适应。与此同时,没有硝烟的中外文化大战,也越演越烈。
最近十年来,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文学一直试图走出国门,中国作家也一直在努力,但结果都是差强人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作家的作品横扫中华大地,在捞走中国人口袋里的钞票后,他们的观点和思想,也在悄悄改变国人思维。仅从阅读来说,不少中国孩子就是“喝洋奶长大的一代”。
我不愿意将这一现象,简单地归结为“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中国”,也不想指责广大读者阅读的功利化,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阅读方向自然不同。但我由衷希望,中国作家在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同时,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让国人在为生活奔劳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养分与心灵慰藉。如果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能隔三差五在海外成为超级畅销书,那我真是要起立为之欢呼鼓掌。
“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大卖”,这是憧憬和祝愿;面对中国本土图书平均销量6000册的真实现状,我们选择更为务实的态度,这也是今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将打造本土畅销书的方法和细节,公布于众的原因。
中国古人有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有人将之理解为:掌握了一样技能后,要反复思索自己是怎么样学来的,不要轻易把这种技艺的诀窍、过程传授给别人。如果按照这种理解思路,那么本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就是一次“要把金针度与人”的努力,希望此举有助于提升中国本土原创图书的整体销量———当然,这也是一种憧憬和祝愿,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种祝愿早日成真!(吴怀尧)
有一说一
我们的阅读生活真的有些狼狈不堪
文/彭志强(成都商报文艺部主编)
鲁迅有诗云: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逆向思考这句话会发现很有意思:读书才无聊,求药没有病?
《成都商报》酝酿一年独家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总第5期)今日与广大读者见面。你可以质疑今年作家富豪榜前三甲为何是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三人。你也可以分析为何他们能通过写作致富,而我们却难以改变平凡的生活。当然,你还可以掂量自己一年来的买单有无价值,追问自己是否存在功利化的实用阅读主义毛病。
看了《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我们深感儿童文学和青春文学正在中国崛起,而传统文学还在边缘的位置上垂死挣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还是那么牛,杨红樱和郑渊洁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那么畅销,金庸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武侠小说还是没有过时。在今年新增的《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中,J.K。罗琳的《哈利·波特》依旧霸道占领着中国少儿的阅读主餐,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依旧宝刀未老地给我们浮躁的阅读生活添加着新绿,《富爸爸,穷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畅销书的作者依旧侵占着我们成长岁月里宝贵的阅读时光。
存在就是合理。我们只能试着破解他们的致富密码,开开眼界感叹挣钱如此简单。
喜欢就是无价。我们只能让自己大方的钱包变羞涩,哪怕是上当受骗也自觉自愿。
但是,一个铁的事实摆在眼前,触目惊心:外国作家在中国捞钱的速度远比中国作家要快,而且营销手段多样化,更加市场化,他们的图书攻略打响了又一场货币战争,更像是放长线钓大鱼。我们老爱说:我是听着你的歌、看着你的戏长大的,但又有多少人会说:我是看着你的书长大的?电影《哈利·波特7》即将全球上映,也许那些看着《哈利·波特》长大的中国孩子会说:J.K。罗琳,我们是看你写的《哈利·波特》长大的。相信,这对很多中国作家来说非常受刺激,而且是钻心的痛,但这怪不了为图书买单的人。
跳出《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看看我们自己的阅读生活,真的有些狼狈不堪。
饥饿时,我们从不拒绝快餐,这是满足肚子需要,但是,常常用快餐应对肚子,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进入亚健康状态;翻书时,我们时常紧跟热点,这是担心自己落伍,但是,所谓的畅销书一读完,我们却越来越强烈感觉到抵御力不强,越来越功利,越来越追求实用。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变成了一只气球,看似丰满,实则虚空。
我们习惯于猴子掰玉米的阅读生活,正是因为缺少真正影响我们成长和人生的作品。我们早已过了缺衣少食的时代,我们如今最缺乏的是安抚心灵的高品质精神食粮。谁给我们提供了心灵鸡汤,我们都感激涕零。哪怕我们要为了升学去看缺少乐趣的教辅书,哪怕我们要为了生存去看枯燥的财经书,哪怕我们要跳出文学爱好去追捧探寻不老秘密的健康养生书。
要让我们饥饿的眼睛不再饥不择食,还看中国作家们能否笔下生花,能否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能否有改变我们生活观念,并且充满想像力的故事!当然,好书也需要营销,经典也需要传播,中国作家的作品还处在个体创作出版的老一套营销思路,很多作家连一个经纪人都没有,还想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真是“浮云”!
好酒不怕巷子深,好书却怕不营销。出版人沈浩波花了几年时间营销《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那独特的解说明朝历史的文字终于俘虏了万千读者。如果能经受住时间的冲洗,《明朝那些事儿》也可能像《论语》《三国演义》那样被全球读者列为经典。
收入远超中国作家首富24倍的美国惊悚小说之王詹姆斯·纳特森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文字魅力的坚持,一样会在寒冬收获饱满的果实。尽管他在中国还不算最能赚钱的作家,但他通过营销却成为了收入高达7000多万美元的美国作家首富。这告诉我们一点:当你写的文字足够强大的时候,写作致富并非“神马浮云”。
参与互动(0) | 【编辑:段红彪】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