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际博协大会启示:学习国外博物馆如何做学问

2010年11月12日 16:2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今天下午在上海闭幕。这次世界博物馆界的高规格盛会,让一些中国同行感受到要用更为宏观的眼光来做博物馆的学问。

  人文关怀

  过去人们往往把博物馆专家看作是那种埋头在书斋考证的研究者,但这次博协大会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就让人们体会到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

  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大会邀请的6位主旨报告人都在国际文化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具有精深学术造诣。其中,既有为非洲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前国家首脑,又有从事全球跨文化交流对话的项目协调人,还有大学著名教授、知名艺术评论家和文化展览策展人、知名博物馆馆长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前博协主席、马里前总统、非洲联盟前主席阿尔法·科纳雷的发言。他的发言高屋建瓴,“气场很大”。阿尔法指出,和谐不等于观点的高度认同。和谐要和而不同,多样性、多元化的观点平等对话。他还从博协大会在中国召开看到了世界对发展中国家的尊重,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事业正在崛起,并走向国际舞台前沿。

  陈燮君说,国际博协31个专业委员会的小组讨论,也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带来许多新思路,国外专家用个案基础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很有启发。

  与时俱进

  大会还透露了世界博物馆业与时俱进的新潮流。如数字化的网上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已经从过去一馆一网这种形式,演变为多馆集成共享的网站。

  博物馆功能正在拓展,观念正在突破。如过去博物馆的休闲功能是个敏感话题,会被视为不够专业和媚俗。但现在博物馆的休闲功能被提上了学术论坛。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博物馆如何在传承文脉、传播知识的同时,舒缓愉悦人们的身心,也可以说是为“社会和谐”起到了作用。

  陈燮君认为,外国博物馆同行做学问比较重思想性、观念性,角度比较宏观,譬如从人类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文化的未来进行预测。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同行尚有距离。可以说,我们只是刚刚起步。

  据透露,国际博协将与中国博协联手在上海建立一个面向国际博物馆同行的培训基地,国际最新、最先进的博物馆研究成果和各种信息有望汇拢于此,中国博物馆同行做学问的视角有望更为宽阔。 本报记者 林明杰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