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曾冒雨参观铁西
34集电视剧《毛岸英》的热播,让观众开始关注和了解毛岸英的故事。本报记者昨日独家专访的军旅作家杨大群,是当年曾与毛岸英一起战斗过的战地记者,也是传记《毛岸英》的作者,同时,他还深受毛岸英的影响,创建了毛岸英学校。
85岁的杨老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毛岸英……
电视杨开慧一段推进过快
杨开慧是毛岸英人生观形成的重要人物,她生前喜欢白色的衣服,所以当毛岸英看到朝鲜的阿妈妮们都穿着白色的服装,就觉得格外亲切杨大群也非常关注《毛岸英》的播出,追看至今,他无论对整部戏还是扮演者于晓光都表示认可。不过也有遗憾之处,他觉得剧情进展过快,描写毛岸英小时候同杨开慧的母子情一段琢磨太少,这也让毛岸英的性格形成过程缺乏铺垫。
“毛岸英从小是跟着母亲长大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是杨开慧从小培养出来的。”
毛岸英爱穿白衣服,对朝鲜老百姓特别是阿妈妮(朝鲜语中对上了年纪的女性的称谓)都特别亲切,这些在电视剧《毛岸英》当中也有颇多表现。杨大群说,毛岸英之所以爱穿白衣服,是因为杨开慧喜欢穿白衣服,而他到了朝鲜看到穿着白衣服的阿妈妮们,觉得特别亲切。
真实“刘秘书”是个热心肠
毛岸英以“刘秘书”的身份在彭总司令身边工作,是热心肠的“刘大个子”,他说:阵地上被炸,人倒下,咕咚一声响,总比躲起来像猫狗一样死了好
彭总司令身边姓刘的机要秘书就是毛岸英。在杨大群的印象中,刘秘书1米83的大个头儿,身材很挺拔,人很亲切,是个热心肠,就连小战士都爱跟他亲近。“秋冬季节给他分煤,他给小战士,给他一块毡子,他也拿给伤员用了。 ”
杨大群当战地记者时经常跟刘秘书有交流,因为俩人个头都高,就互相叫“杨大个子”和“刘大个子”。杨大群每逢轰炸都会害怕,毛岸英知道了,就跟他说:“不要怕被炸,在阵地上被炸,人倒下,咕咚一声响;总比躲起来,像猫狗一样死了好。”
火中勇救阿妈妮
阿妈妮说什么也不让大家将毛岸英的坟迁走,要跟家人守住恩人一辈子,直到最后同意时,她向着北京的方向连连鞠躬
杨大群还曾经以刘秘书为原型发表过好几篇作品,1952年他创作的《刘排长和小金枝》,讲的就是毛岸英当年在火中勇救阿妈妮的故事。“当毛岸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里,救出来一位阿妈妮之后,阿妈妮哭喊着说房子里还有自己的孩子,毛岸英二话没说,然后再次跳进熊熊大火,把孩子救出来。 ”
杨大群回忆说,毛岸英牺牲后就被掩埋在阿妈妮家附近,后来志愿军要将毛岸英的坟迁走,可阿妈妮说什么也不让,并说坟里埋的是她儿子。最后,一位志愿军首长说,这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样阿妈妮才不再阻拦,并向北京方向连连鞠躬。
渊源毛岸英曾到过沈阳铁西
毛岸英同沈阳还有一段渊源。杨大群透露,去朝鲜之前,毛岸英和彭总司令到过沈阳,那是一个大雨天,夜里彭总司令对毛岸英说:“走,让你看看我们要保卫什么。”然后就乘车拉着毛岸英到了铁西。当年的铁西是全国工业重点区域,被称为中国的鲁尔,工厂林立的壮观景象也给毛岸英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大群捐版费建岸英小学
杨大群曾花费5年的时间创作出30万字的传记文学《毛岸英》,在5年时间里,杨大群不仅查阅了大量史料,而且采访过毛岸英妻子刘思齐等历史见证者。2001年《毛岸英》三本传记出版后,杨大群也捐出了自己的版费,在鸭绿江边宽甸县上河口建立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毛岸英学校。
杨大群透露,早在他写传记文学《毛岸英》时,就听刘思齐说过想要拍摄电视剧《毛岸英》。杨大群说:“如今刘思齐终于完成了夙愿,她一定感到很欣慰。我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毛岸英》,遥想当年与毛岸英相识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目啊!”
人物小传
杨大群,笔名大群。男,1927年出生,汉族,辽宁新民人。《毛岸英》作者。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关东江河》《战争与命运》《关东演义》《小男子汉》《小劳工》等。
记者 王琳娜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