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碧潼战俘营,美英战俘在一起打篮球。
朝鲜碧潼战俘营,战俘化装成圣诞老人给与会者发圣诞包。
曾13次入朝目击战争全程的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了真实的战俘故事
在这场局部国际战争中,战俘处置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双方对于战俘遣返的争执,在战争后期、停战协定签署前更是被称为“最主要的障碍”。
双方在对待战俘的政策上有何区别?在曾13次入朝目击战争全程的原《解放军画报》高级记者孟昭瑞的镜头下,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文/本报特派记者邱瑞贤、王丹阳
图/由被采访者提供
1951年4月,由于志愿军节节胜利,敌军被迫退回“三八”线以南。敌军被我军俘获成千上万,我志愿军在朝鲜北部碧潼建立了一个战俘营。
战俘营里的圣诞派对
孟昭瑞在战俘营里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碧潼郡位于平安北道,靠近中朝边界,三面环水,“看上去全然不像关押战俘的地方”。战俘住的是民房,很整洁。饭堂、俱乐部、篮球场一应俱全,营区周围未设铁丝网。战俘营收容了美、英、法、土耳其、菲律宾等十三个国家的战俘,他们的肤色不同,生活习惯和信仰也不同。
“志愿军在入朝作战中严格执行宽待俘虏政策。”孟昭瑞印象最深刻的是1951年圣诞节,“欧美战俘都很重视这个节日,虽然志愿军物质条件极差,还是想方设法地回国为战俘采购味美可口的食品。为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还特意给每人买了一只鸡代替他们吃的火鸡。”
“会场上布置了圣诞树,银色的钟,红烛,还有香烟、糖果;墙壁上贴了许多标语,会场充满了西方风情和宗教气氛。除此之外,还开设了‘教堂’,供英、美战俘做礼拜。战俘们化妆成圣诞老人给参加晚会的人发放圣诞包。他们愉快地跳起土风舞,打起橄榄球、篮球。”这些场面,都被孟昭瑞用相机作了记录——最终,战俘们在晚会上主动高呼:“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战俘营中开运动会
孟昭瑞看到,1951年冬天,我军为每名战俘特制了一套新棉衣、一床新毯子和一双新棉胶鞋;以后每年为他们发两次全新的夏冬全套制服;定期配发牙膏、牙刷、毛巾等物品,烟斗、卷烟纸、糖果、点心也满足供应,每星期发五盎司的烟丝。
战俘营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各团都有俱乐部,玩具有棋和扑克等。体育活动有美战俘喜欢的橄榄球和英战俘喜欢的足球。夏天有游泳,冬天有滑冰,还有摔跤、拳击等项目。战俘营中有可容纳300多人的平台,是战俘们开展拳击活动的最佳场所。战俘运动会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当时有美军战俘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上的战俘营从没开过这样的运动会。他们写了几百封家信,报告运动会的盛况。”
美军虐待我方战俘
与志愿军善待战俘相对照,孟昭瑞对志愿军被俘人员受到的待遇感到特别愤慨。“作为一名军事摄影记者,我亲眼目睹了志愿军如何严格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优待俘虏;也见证了我方被俘人员受到的残暴对待。”
孟昭瑞说,以美国为首的16国所谓“联合国军”,严重《违背日内瓦战俘公约》,强迫他们进行体力劳动,残酷迫害志愿军被俘人员。
“我志愿军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被俘后,被他们折磨得骨瘦如柴,他当时只有30多岁,可是由于美方非人虐待,头发脱落了一半。”
孟昭瑞说,在美国一个战俘营里,有5000多志愿军被俘人员,不到一年的时间被美方人员用各种方法残害的就有10多人。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