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4日电(蒲波) “北大中文系的危机或者叫边缘化,对这一事实不要去论证,”北京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孙玉石教授说,采取一种或某种措施是否能改变边缘化境遇,这可能不是北大中文系的问题,是全国很多中文系的问题。
24日,“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如何解决中文系的危机或者边缘化境遇,成为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纽约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的中文学科带头人在分组讨论中,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孙玉石教授的发言中,他明确提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危机或者叫边缘化。孙玉石认为,对这一事实不要去论证。采取一种或某种措施是否能改变边缘化境遇?这可能不是北大中文系的问题,是全国很多中文系的问题。大学中文系的管理体制是否要改造?
孙玉石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到中文系的学术衰微。从百年看,或者这五十年,不是处在发展阶段,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现在,北大中文系一些学术带头人从岗位退下,被其他学校调走,大量人才流失,缺乏重量级、优秀的学术成果的产生。北大中文系已经失去原有的学术优势,失去群体优势,无法形成相对完整的高水平的梯队。
孙玉石对目前存在的“学术产业化、媒体化”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大学教育“守正创新”成为空泛的口号,既无守正,又无创新。成立这院那院,撒钱搞学术产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不是解决学科衰微的灵丹妙药。改变落后的边缘化境遇的根本是拥有一群高水平的人才,要出重大的学术成果。
孙玉石进一步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要下决心改变评审体制。现在要论文数量、项目制度、排名制度给教师造成的压力很大。需要想办法突破一点,以让中文系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再升值。
与会专家对孙玉石教授的发言都表示赞同。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发言说,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不仅研究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关心人生,关心社会,这是北大中文系的传统。但是,这一目标和现在的教学科研评估体系并不吻合,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如大学语文怎么开,写作课要否,大学教育是为学生的成长还是老师的科研?
北大中文系前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应尽可能为年轻人创造条件,摆脱项目化生存状态。本科教育衰落。大学人才培养是第一要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健认为,今天讨论中文教育离不开国际视野的。涉外中文教育对中文教育的丰富和拓展,要求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相应的调整和调试。中文教育的外化和内化共存互动。就外化而言,指中文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但问题是,外化往往遮蔽内化的必要性。不妨认真研究国外,特别是英语世界的母语教育,以及国外东亚系的情况,不是亦步亦趋,而是选择性借鉴“他者”的经验,以让中文教育海纳百川、与时俱进。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说,为什么全国人民关注“钱学森之问”?问题是多方面的。现在很多中文系的本硕博士,既不能很好运用英文,也不能读古文,也不能写作好,不中不西。学西方应用“全盘西化”的方法,学中文用“全盘复古”的方法。
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张旭东建议,所谓一流大学,很难量化,有一点肯定,自己是自己的参照系。中国文学研究面对的也不只是中文材料。学术生产的参照系是多重的,如美国、英国、日本的,自然科学的。国内中文系不应局限在和国外东亚系合作的框架中。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哉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