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评“羊羔体”:《徐帆》不代表他诗歌水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艺界评“羊羔体”:《徐帆》不代表他诗歌水平

2010年10月22日 17:1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羊羔体”满世界跑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车延高网络遭炮轰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结果10月19日晚公布(见本报昨天A33版),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集《向往温暖》摘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而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羊羔体”(车延高名的谐音)顿时成为网络热词。

  □首席记者 张体义

  事件缘起

  “羊羔体”突然走红

  19日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公布不久,文艺评论家、诗人陈维建更新了他的微博:诗歌奖得主、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诗《徐帆》: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陈维建在其微博中明确的表示了对“羊羔体”的反对,称要横眉冷对“羊羔体”。

  就像当初“梨花体”一样,“羊羔体”迅速在微博上热传。截至记者发稿前,陈维建提出的“羊羔体”概念的微博已被转发5969次,评论达2239条。

  “羊羔体”一天之内风靡网络。

  网友热议

  官员里面诗写得最好的

  因为直白的表达,网友称“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什么是诗,一句话分成好几行来说就是诗”。

  网友“谭飞”在微博上说,《徐帆》简直不忍卒读!这样的人得了鲁迅文学奖,估计得把鲁迅气死、羞死,把赵丽华笑死。

  有网友认为,“羊羔体”获奖,是“中国文学的悲哀,诗歌的堕落,鲁迅的耻辱”。

  但也有网友认为:“他是官员里面诗写得最好的,也是诗人里面官做得最大的……”“多几个好官员写诗,让他们心存诗意,是中国文学和诗歌之幸事,是一个民族之幸事!认真读了几首,诗中有真情,足矣!”

  尽管毁誉参半,但毫无疑问,“羊羔体”已然走红。网友不断在微博谈论,并有网友结合社会热点模仿“羊羔体”做诗。如一位网友为“河北大学撞人事件”中的李一帆写了一首“羊羔体”诗:李一帆的帅气是纯爷们的帅气/我一直想见他,至今未了心愿……后来他撞人了,红了/还喊了句“我爸爸是李刚”。

  命名者说

  我爱鲁迅,我爱诗歌,反对“羊羔体”

  20日,以“梨花体”诗闻名网络的作家赵丽华通过微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其实鲁迅奖跟鲁迅狗屁关系没有”,所以也没必要在意这样一个假鲁迅之名的奖项。

  赵同时也表示,无论“梨花体”还是什么“羊羔体”,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都肯定是个浅薄、牵强的人,因为根据一首诗或几首诗就给人简单分类划派是很缺乏常识的,苏轼也有婉约的诗,李清照也有豪放的词。

  最早提出“羊羔体”概念的陈维建昨日针对赵丽华的说法更新了微博:我后知后觉现在才看到这个,哈哈,我不想出手,非得逼我出手啊?先让她三分,她叫嚣厉害了,再回她一针。

  陈维建在微博中声明:我不接受采访,微博言论随便用,我爱鲁迅,我爱诗歌,反对“羊羔体”,谢谢。

  昨天,记者反复拨打陈维建的电话,并通过陈维建的同事和他联系,他依然不愿接受采访。

  昨晚,陈维建再次更新微博:睡完大觉/又见“羊羔体”满世界跑/看到还有朗诵的视频/ 哈哈,真给力啊/顺带说一点/我与车延高是纯陌生人/大家不要多猜了/我不接受采访或回应/纯属个人爱好/呵呵……

  车延高回应质疑

  写诗让我懂得为官之道

  在“羊羔体”风行网络之后,车延高迅速在博客中作了说明:各位朋友,《徐帆》一诗共37行,朋友贴后,因为微博限定百字,所以大家只看了前8句。于是就有了误解。欢迎来我博客看《向往温暖》的几首诗选和附在最后的那首完整的诗歌。这首诗是刚写的探索诗。欢迎大家指正。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车延高介绍说,《徐帆》是他为《大武汉》杂志专栏创作的系列诗歌中的一首,他一共写了三个武汉演员,网友认为这首诗太过白话,而这正是他的一种尝试,力求零度抒情,不带个人感情,“质疑和批评我都不反对,但我希望批评能瞄得准一些”。

  对于诗人之外的纪委书记身份,车延高并不回避,“有人会觉得我现在的身份让我的作品沾光,实际上这种身份带来的是阻力。外界认为我是附庸风雅,我周围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可是有谁能为附庸风雅坚持每天5点多就起来写诗?文学不看身份、官位,只要你热爱就可以去做,又有谁认为官员不能够搞文学创作呢?”

  有媒体报道说,近些年来,车延高每天5点10分起床,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中时,他已端坐于书桌之前进行写作,“诗歌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这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并非是车延高的第一个文学荣誉,此前他就获得过“中国十佳诗人”的称号。

  车延高说,“写诗让我懂得为官之道。有了诗歌这双眼睛,可以使我在日常生活时保持一种清醒,眼睛不离泥土和根,不忘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写作才会和社会息息相关。”在前几年担任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时,车延高就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这个博客主要发表他写的诗歌,“每天晚上,别人在打扑克牌或忙于其他应酬时,我就看书或写博客,而每天早上是我写作的黄金时段。”

  记者昨日发现,车延高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了大量《向往温暖》中的诗歌,网友的评论也平和了许多。

  文艺界各抒己见

  《徐帆》不能代表整体水平

  郑彦英(河南省文学院院长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获得者)

  我不懂诗歌,也没怎么看车延高的诗,今天在网上看到了有关“羊羔体”诗歌的讨论,网络上列举的那首《徐帆》不在他获奖的诗集中,一个诗人一辈子要写很多首诗,不可能首首都精彩,《徐帆》这首诗不代表他的诗歌水平。如果拿诗集中的作品来质疑,可以说说,如果他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水货,那得奖就可以商榷。质疑是好事,可以对诗歌创作起到推动作用。诗歌组的评委都是诗人或诗歌评论家,他们对诗歌的审美水平应该比一般人高一些,评选是无记名投票的,应该相信他们对文学的认同感和文学良知。

  车延高的诗歌之所以在网络上受到质疑,可能与他的身份有关,官员得奖容易成为靶子,按一般人的心理,已经是高官了,还想在文学创作上获奖,不能什么好事都让他一个人占啊。文学和影视一样,都是容易引起话题的艺术门类,任何人都可以评头论足,我们应该看其作品的主流。作品产生争议很正常,作者和中国作协都会正常面对,不会那么脆弱。

  马新朝(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

  我在国内的诗歌活动中见过几次车延高,他是个官员,也是个诗人,他的诗在官员诗人中是比较优秀的。他的诗歌从内心出发来表现生活,不像一些官员的诗歌都是颂歌体,他的一些新诗还有一些探索的成分。有人将他的诗和“梨花体”相提并论,其实他的诗歌和“梨花体”完全不同,“梨花体”是顺口溜,车延高的诗有形象和诗意的东西,有生活的深度和诗意的表达,是诗歌而不是顺口溜。

  网络上对车延高的争议和质疑其实和获奖无关,首先《徐帆》不是得奖诗歌中的作品,其次很多质疑不是针对他的诗,而是拿他的职务说事,离开了诗来讨论不是一种好现象。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鲁迅文学奖在各种各样的奖项中还是一个比较严肃、公正的奖项。

  吴元成(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诗集《行走》初选入围本届鲁迅文学奖)

  先看看这几部获奖诗歌集:刘立云的《烤蓝》、车延高的《向往温暖》、李琦的《李琦近作选》、傅天琳的《柠檬叶子》、雷平阳的《云南记》。有点印象的也就傅天琳。车延高的诗此前没读过,也许是自己的阅读面有限。但仅从其写演员徐帆、谢芳、刘亦菲的三首作品来看,当属于较低层次写作。“羊羔体”被质疑也就可以“理解”了。

  且看他自己的说法:“这三首诗我用的白话手法,零度抒情,个人不掺杂很强的主观因素,而是通过把事情讲完以后,让你去想,这是我所追求写作风格当中的一种,这三首诗是我写作的一种尝试。”其实,从前几年的“梨花体”甚至更早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几乎泛滥的“口语”写作,到“口水诗”,到“羊羔体”,已多被诟病。不可否认,随着网络的便捷,口语写作为近些年的诗歌,为一部分写诗者找到了另一“出路”,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上乘的作品。但问题是,每天数以千计大量涌现的所谓的“诗歌”,却是结构松散、语言单薄、缺乏意境和意象、思想浅薄之作。再者,“零度抒情”本身没有错,那是需要极高的素养和技巧把情感和思想隐于诗句之中的。问题的症结是,如果作者修为不到家,这样的“尝试”稍不注意,或者放任自己的写作习惯,必将流于形式,死于随意,直至伤害到诗歌的健康发展。

  获奖诗集《向往温暖》选登

  【向往温暖】

  珠穆朗玛峰之巅

  有我从天空借来的一片片雪花

  这里除了洁白还是洁白

  种子是去年播的,没有亲戚

  寒冷中生出冰肌玉肤的雪莲

  风天天醉,来了又走

  把唯一的孤独和空寂吹透

  我不惧怕冷,向往温暖

  太阳低头的时候

  我跟着一滴水走出冰川

  身后站着依依不舍的公主

  不回头,现在只想认识草原

  我的天目正穿透花海,看见了

  牦牛移动毡房的另一朵云彩

  这里生活着一群温暖的洁白

  我叫它羊群

  它是雪山转了基因的孩子

  【一瓣荷花】

  我来的时候一朵荷花没开

  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荷花都开败了

  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

  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

  一只是太阳,一只是月亮

  脚下的路黑白分明

  命运小心翼翼地走

  起伏的浪花忽高忽低,揣摸不透

  只有水滴单纯,证明着我的渺小

  有时,我已穷极一生

  只能采下一瓣荷花

  而一夜湖风,用一支笛子

  吹老了整个洪湖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