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曹禺走过的戏剧历程,天津南开学校的新剧团无疑是重要的一站,曹禺的戏剧活动从此起步,他曾谈到,“感谢南开新剧团,它使我最终决定搞一生的戏剧,南开新剧团培养起我对话剧的兴趣”。曹禺从小就对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机会看戏,这就为他之后尽快地融入话剧的编演提供了先决条件。1925年,作为中学生的曹禺开始了在南开新剧团的话剧生活,同时,童年时代就在孕育的戏剧种子从此开始发芽破土。
南开学校的演剧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张伯苓校长亲自编导演的《用非所学》,随之决定每年校庆日上演新剧。“最初目的,仅在借演剧以练习演说,改良社会,及后方作纯艺术之研究。”成立于1914年11月的南开新剧团是师生对演剧重视最直接的回应。虽然仅仅是一个非职业的校园戏剧团体,但新剧团与同期职业化、商业化的文明戏相比而言组织完善、宗旨严肃,始终没有脱离张伯苓校长对演剧的期望。早期的南开话剧以“改良社会”为主要追求,同时在艺术追求上也不断探索。1916年底上演的《醒》和1918年校庆日上演的《新村正》是在张彭春的编导下完成的,张彭春是张伯苓的胞弟,于1916年自美国学成归来,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他还用了大量时间钻研欧美戏剧理论,是“第一个到国外学习欧美现代戏剧技术,并且在回国之后立即运用所学促进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中国人”。回国后即被推举为新剧团的副团长,受他的影响,南开新剧团演出的作品逐渐趋向于写实,并且演出和改译多部外国优秀作品。曹禺开始在南开新剧团的戏剧生活时,南开新剧团已经上演过几十部优秀作品,正是走过了十几年的探索阶段并走向成熟的时期,在作品的编导演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曹禺受张彭春影响颇深,当他的第一部作品《雷雨》问世时,就在《雷雨·序》中说:“我将这本戏献给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在张彭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曹禺凭着自己杰出的演戏才能塑造了一系列戏剧角色,丰富的舞台经验为他在作品中塑造众多杰出的人物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曹禺是南开新剧团优秀的一员,先后演出过《国民公敌》、《娜拉》、《争强》等作品,在作为一名优秀的剧作家之前,他首先是一名出众的演员,深受观众的喜爱。曹禺还是《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有众多剧本经曹禺编辑后刊出,同时,他还开始翻译、改译外国剧本,充分积累了戏剧方面的素养,在南开学校的舞台上尽情展露了自己的才华。在南开学校的戏剧实践中,除了做一名杰出的演员外,最重要的是曹禺受到了当时国内一流戏剧理念的启发。张彭春先生有着深厚的戏剧艺术修养和严谨而科学的作风,实行了欧美现代戏剧排练过程中的导演制,并提出了导演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具备的精神,充分讲求艺术民主。良好的艺术氛围的熏陶加上曹禺对戏剧艺术的执著追求,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可贵经验。1929年张彭春先生赴美之前把一套英文的《易卜生全集》赠予曹禺,虽然当时他的英文还不能熟练到阅读和欣赏原作,但他将这部书视为珍宝,翻着字典把它啃了下来。他曾多次谈道,“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易卜生的戏剧技巧,的确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正是从张彭春先生的送书之举开始。
在南开的时光正是曹禺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正是此时,南开新剧团的活动让他明白了“戏是严肃的”这一道理,丰富的戏剧实践和人生经历都为未来创作的不朽作品奠定了基础。“南开新剧团是我的启蒙老师:不是为着玩,而是借戏讲道理”。南开新剧团唤醒了曹禺对戏剧最原初的爱,他的戏剧生命从此扬帆启航!
作者:郭晓丽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