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的尴尬:官员诗人“羊羔体”走红 翻译少关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鲁奖的尴尬:官员诗人“羊羔体”走红 翻译少关注

2010年10月22日 0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相关新闻:网友调侃“羊羔体” 口语化诗歌果真一钱不值?

  中新网10月22日电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鲁奖)结果日前出炉。官员身份的车延高诗歌获奖,成为网民和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其以女星徐帆、刘亦菲为主题创作的口语化诗歌更是为网民津津乐道,被称作“羊羔体”。与车延高诗歌受瞩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本届评选的其他获奖者“乏人问津”,空缺的“文学翻译”奖项也没有获得多少关注。

  “羊羔体”诗歌迅速蹿红 网友调侃:梨花神马是浮云

  据媒体报道,19日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刚刚颁奖,获奖者——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新作《徐帆》就迅速风靡网络,诗名看去很八卦,诗文则寡淡如白开水,字里行间充满对女星徐帆的仰慕,被网友戏称为“羊羔体”(编者注:车延高名的谐音)。此诗在微博转发成风,有人调侃:速来膜拜羊羔体,梨花神马的都是浮云。对此,当事人车延高回应称,希望批评瞄得更准一点。他还表示,公务员既要有执政能力,也要有执笔能力。(《徐帆》节选……“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有网友认为车延高不务正业并对其作品的水平表示质疑,“如果这也叫诗的话,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得奖了,当时我在读初中,也是常故作无病呻吟,写这样的诗给学校的女同学。”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挺真诚的。对看着长大的孩子一些赞美和期待很正常啊。”也有人认为,这说明书记是位性情中人,写诗是他的个人爱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网友的质疑,车延高解释说,《徐帆》这首诗是他今年9月创作的一系列诗中的一首,一共三首,写武汉的三个演员:徐帆、谢芳、刘亦菲,微博上流传的不是完整版本。因为微博只能发140个字,只贴出了全诗的1/4,为了怕读者产生误解和歧义,他希望将全诗发出。这三首诗是车延高写作中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他用的是白话手法,力求零度抒情,不带有个人感情,通过自然描写,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拉近他们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同样曾因口语化诗歌被网友调侃“梨花体”的诗人赵丽华,在博客文章中表示,“我做过这个奖的初选评委,评委我熟悉,评奖规则我熟悉,获奖人车延高我更熟悉,但是我不想就这个问题说话。其实鲁迅奖跟鲁迅一点关系没有,无论梨花体还是什么羊羔体,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都肯定是一个浅薄、牵强又极端无聊的人。你除了根据一首诗或几首诗就给人简单分类划派,你肯定不会做别的了。”

  《长江商报》报道称,鲁迅文学奖诗歌终评委员会副主任雷抒雁表示,车延高获奖不是靠“口水诗、随意之作”。他进一步就网上的争议说:“所以说作家平时写作时要注意,偶尔的游戏之作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其实写一点也无所谓,只是那种浅显直白的诗作是达不到鲁迅文学奖评选标准的。”

  有评论指出,以这首诗来判断车延高的诗歌水平,可能并不靠谱,他的公职身份也不能说明什么。网友的起哄与调侃,既是一种基于常识的怀疑,也是一种娱乐和围观。他的诗歌水平究竟怎样,反倒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了。

  官员身份“有助”获奖? 评委会:诗歌没一丝官气

  车延高之所以迅速吸引了各方眼球,他的官员身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网友就质疑这种身份是否对其获奖“有所帮助”。

  对于诗人之外的纪委书记身份,车延高并不回避,“有人会觉得我现在的身份让我的作品沾光,实际上这种身份带来的是阻力。外界认为我是附庸风雅,我周围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可是有谁能为附庸风雅坚持每天5点过就起来写诗?文学不看身份、官位,只要你热爱就可以去做,又有谁认为官员不能够搞文学创作呢?”

  他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学创作靠的是灵感、才华和想像力,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底层,激发灵感,权力不可能给予这些。

  对于外界的质疑声音,鲁迅文学奖诗歌终评委员会副主任雷抒雁表示,评委们读他的诗集《向往温暖》,完全没感受到一丝官气,都觉得他完全是一个诗人,诗歌里充满了阳光和温暖,是对生活的有感而发,语言也很活泼。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很有新鲜气息,写得很人性化。“身份不起任何作用。”他说。

  有评论指出,“我不知道,纪委书记的官位跟写诗有什么水火不容的矛盾。官员写诗,在中国其实是有历史和传统的。中国历史上,诗歌写得好的官员诗人不计其数。不用我细数,上过小学的人只怕都能背几首。杜甫、白居易、李白,哪个没当过官,为啥当时就没人嘲笑他们呢?”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