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大劫难:建筑世家“样式雷”以死护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圆明园大劫难:建筑世家“样式雷”以死护园

2010年10月19日 14:12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万园之园”大劫难“样式雷”以死护园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它就宛如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影影绰绰地呈现出来的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 ” ——维克多·雨果

  因为历史记忆的现实投影,潜意识中,圆明园是属于黄昏的,它的色彩似乎永远是苍白的,即便是有金色晚照的渲染,仍然苍白得像是生命垂危的老人的脸。而也因复杂的民族情感,当人们对其驻足凝望时,却总能从那苍白中琢磨出一点盛世繁华的幻象来。虽然历尽风雨飘摇,它仍然挣扎地站立着,倔强地向世界宣告,我存在过,我依然存在着。

  也许它辉煌得太过让人震撼和刺眼,强盗们除了毁掉它,实在找不到办法按捺心中的恶念和贪婪。当强盗们无法用正常的手段强制推销他们的文明和价值观时,他们只能卑鄙地用武装恐吓和毁灭来达到目的。不肯承认失败的强盗们,他们要毁掉的不是代表野蛮世界的某个皇帝的花园,而是让他们自知无法超越的东方民族的伟大艺术文明。

  “样式雷”没落与清帝国衰败契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何重义评价说,圆明园是“集中国园林文化之大成”。数不清的殿、堂、轩、馆;走不完的楼、阁、厅、室;看不尽的廊、榭、亭、桥。圆明园的美丽不仅仅集结了一个王朝的智慧和财富,而且将环境气候、哲理思想、民俗寓意等很多建筑本身之外的东西都包含其中。

  圆明园的造景,有的取材于古代名人故事,有的仿建江南名园,有的借鉴西方建筑理念。“夹镜鸣琴”取自于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上下天光”取材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西峰秀色”模拟庐山面目;“坦坦荡荡”仿照杭州的玉泉观鱼。圆明园的建造可谓集各家之所长,合天下之精华。“如果能看懂圆明园,便不难体会到一代帝王的思想和修养。”何重义觉得,如果把这个观点放大,那么可以说,帝王的权势观、生活理想、喜好慰藉是隐在当时建筑的一石一木之中的。

  古代建筑匠师们用巧妙的装修实现了帝王思想,又传达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建筑与文化合而为一。那么,是谁用一座建筑史上的奇观“万园之园”,实现了皇家“一统九州、天下升平”的思想?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那个已经尘封多年的建筑世家——样式雷。而这个家族的显赫与没落无一不与清帝国的兴衰契合,天朝上国在固步自封的自大中失去活力,依附于卵翼之下的古老文明枝节也随之越发脆弱,即便是偶发的危机也足以使其传承含恨断裂。

  颐和园等皇家建筑都出自“样式雷”

  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曾有一处家族墓园。墓园设计得仿佛一艘巨大的船,船头朝向八宝山,船尾朝向玉泉山,而其间安葬的便是中国历史上曾经最声名显赫的皇家建筑世家——样式雷。

  说其显赫,是因为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天坛、清东陵、清西陵……中国1/5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这个家族。

  “那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说起样式雷,原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较早从事样式雷研究的张宝章很感慨,他说,那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家族。

  建筑学者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师》一文中写道:“在清朝(1644-1911)260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17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

  雷氏家族的雷金玉被皇帝惦记

  “将样式雷家族事业推向第一个高峰的是雷金玉。”张宝章说。

  康熙的御制诗《畅春园记》里,专门提起过有一位技艺非凡的工匠,他一直非常挂念。这个人就是雷金玉。有一次在给一座大殿上梁的时候,康熙见雷金玉很年轻,技艺也非凡,马上封他为七品官,而且让他掌管皇家的建筑设计,就是样式房。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修圆明园,赐给当时一位亲王,此间主持修建的就是雷金玉,而这位亲王,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雍正帝。

  雷金玉在他七旬大寿时,得到雍正帝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赐写的“古稀”匾额。这也成为雷金玉被尊奉为雷氏家族世代执掌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创始人的原因。

  此后雷氏家族共有七代人接续持掌样式房,其中以雷金玉的孙辈雷家玺最为出色,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庄等工程均是他的手笔。

  绝活伴随圆明园化为灰烬而失传

  在每个建筑的具体施工前,作为总设计师的“样式雷”首先要进行平面设计,画出精细建筑草图,草图经皇帝认可后,他们便要将图上的建筑景致用具体的模型呈现出来。在吸取了古人的经验后,正是“样式雷”将这一模型设计程序标准化、规范化了。就是按照实物比例缩小、用草纸板、秫秸、油蜡和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模型,因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熨烫工序,故称烫样。

  烫样使建筑布局和空间形象一目了然,是这个建筑世家独一无二的创举。伴随着圆明园化为灰烬,烫样工艺也随着雷家的没落而失传了,我们现在只能从同治时期为修复圆明园所做的几件烫样中,来畅想圆明园的辉煌和感叹样式雷家族的妙手了。

  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雷氏家族人勇敢地迎上去,以死护园。张宝章说:雷家玺之子雷景修的女儿燕雷氏和女婿都死于这次暴行。女婿被侵略强盗乱刀刺死。燕雷氏带着全家老幼共14口,自焚殉园。

  皇帝扔下他的皇宫和子民逃跑了,当兵的扔下他们的刀枪和荣誉跑了,当官的丢下他们的忠君爱国之心跑了,而一个本为工匠的家族却站了出来,为了保护祖先耗尽心血留下的花园而慷慨赴死,或者可以说他们只是愚忠,但是更希望将他们的死难之举看成是侵略者暴行下吾国庶民血性之觉醒。

  雷氏建筑图档案为世界记忆遗产

  随着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雷氏家道也迅速败落,皇帝都没了,也自然不需要一个专门的皇家建筑设计机构了。特别是洋楼和工厂的大批出现,样式雷家族所从事的园林、宫殿和陵墓设计逐渐失去了市场。

  雷氏家族后人为生活所迫,开始变卖家中的建筑图档。再后来,很少有人再提及样式雷,那个曾辉煌一世的家族就这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直到2004年。

  2004年8月,一场名为“样式雷——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的展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幕。再后来,2007年6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样式雷”就这样携带着丰富的建筑、历史和文化信息,抖落多年积淀的灰尘,展现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成为“世界记忆”。

  张宝章一直很困惑,“样式雷”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又为什么在百余年后的今天,有些珍贵的东西还在不断失去……

  “样式雷”史料是认识圆明园的钥匙

  我从2002年春开始研究样式雷,在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记者注:现在的国图古籍馆)阅读了几千件样式雷图文档案史料。我确信,样式雷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世家。清代最重要的宫殿、园林、衙署、坛庙、陵寝等皇家建筑的设计,大多出自七代样式雷之手。“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是非常恰当的评价。

  几代样式雷对圆明园的建设做出了独特且重要的贡献。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的全部设计是由第六、七代传人雷思起和雷廷昌父子完成的。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其造园艺术达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最高水平,应当为建造世家样式雷记头功。

  精读样式雷遗存档案史料,对我们认识圆明园的沿革历史和园林艺术至关重要。样式雷图档史料是认识圆明园和所有清代皇家园林的一把钥匙,是国宝级的文物珍品。它在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由样式雷设计建造的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建筑,先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十分珍视这项宝贵遗产,妥善保管,深入研究。

  本报主任记者 李振村 特派北京记者 康宇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