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微雕“全景式圆明园”无奈躺破仓库(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巨型微雕“全景式圆明园”无奈躺破仓库(图)

2010年10月18日 14:07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阚三喜展示他的圆明园微雕作品
本版图片均为晚报 贺佳颖 现场图片

巨型微雕作品因为体积过大只能暂时打包放在仓库中


  晚报记者 王楠 报道

  凭借一双手,就能复原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杨浦市民阚三喜做到了。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微雕”的项目传承人,他耗时10余年,潜心制作完成气势恢宏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

  然而,这件巨型“微雕”在世博园展出后,却面临收藏尴尬。“至少需要一个500—800平方米的大展厅。 ”杨浦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展馆也不好找。目前,“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只能装箱打包,寂寞地躺在军工路一间破烂的仓库里。

    作品共有四个“世界之最”

  假如没有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人们恐怕很难想像“圆明园”究竟有多“大”。根据史料记载,全盛时代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组成。 三园排列仿佛是—个倒过来的“品”字形。以园中最大的湖——福海为中心, 它东西长度约3千米,南北约2千米,周长约10千米,总面积约5200亩(350公顷)。所以,要将其一一“微缩还原”,难度可想而知。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外包面积250平方米、净面积154平方米。在其长18米、宽14米的版图上,最终以1:150的比例,再现了2500多间房屋,12000棵树木,大小各异的山250座以及上亿片瓦片。无论是蜿蜒起伏、连绵奔突、还是飞流直下的细瀑,泉流叮咚的曲涧全都栩栩如生。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000多幢建筑没有一座相同。其中10万扇门窗,全部用卯榫连接,可以自如地开启。一扇窗就需要用10根木框、20只榫头做成。 12000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是用0.3毫米厚的竹片,一片片削出来的。

  令人称奇的是,上面一间间亭台楼阁中还有人物。这些人物普遍只有1.2厘米高,比一颗米粒大不了多少,但性别不一,身份不一,年龄不一,个个眉眼清晰可辨,神态逼真。阚三喜说,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人物的制作工艺改良了三年,如今园中共有5000余个人物,最小的人物只有6毫米高。

  据阚三喜介绍,这个作品共有四个“世界之最”:一是世界最大最完整“圆明园”;二是超过10万扇可打开的门窗和上亿瓦片;三是有世界上最小的喷泉,如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和两旁环形楼梯扶手上64个莲花喷水口,均可自动喷水,喷嘴口径只有0.2毫米;四是最小的景德镇瓷人高度为6毫米。

    使用大量珍贵木材名石

  阚三喜,男,1949年生于上海,教师,曾任万博文化城微型古典艺术馆馆长,特艺委员会高级工艺师,中国文物学会和全国收藏委员会理事等职。他自幼酷爱雕刻艺术,酷爱古典文学,特别对古代园林艺术情有独钟.其父曾将珍藏多年,出版于1928年,仅印刷200册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线装本传予他。因此,将“圆明园”搬上雕台,一直是他数十年来的最大愿望。

  “阚三喜是一位艺术奇才。木雕、竹雕、石雕,乃至浇铸青铜器、烧制陶器样样在行。他只要随便做点家具,或是小件的艺术品都可以收入不菲,但他却把时间都投在这些可以说是没有市场的作品上。 ”杨浦区文化馆负责人说。阚老师一直表示,不图什么,只求把圆明园的风貌留存下来。

  一组数据或许能证明这一无价之宝的价值。 1996年起,阚三喜着手动工创制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聘请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充当下手,前后经历10余年。共用去紫檀木、红酸枝、瘿木、绿檀、黄杨木等珍贵木材近60吨,寿山、昌化、青田、巴林等名石近5吨,这在红木雕刻史上极为罕见的。

  除了雕刻,阚三喜还花费大量时间收集史料、钻研古籍。 但凡国内能看到、借到的有关圆明园的书,他都去看了、借了。一些清代档案史料和古建筑书籍,他也浏览了不少。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颐和园、苏州狮子林、海宁安澜园、江宁瞻园、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西湖等风景名胜之地,更是不知去了多少回。阚三喜笑着说,曾有投资方在圆明园题材电影拍摄前,力邀他参与影视城设计建造,被他婉言谢绝。

    遗憾:作品大部分时间被装箱打包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展出的是圆明园鼎盛时期,阚三喜则称这一作品也代表了他的鼎盛时期。“现在有些重的东西已经不好提了。”阚老师说,他最自豪和骄傲的是 “四大件”。

  除了“圆明园”,这四大件作品还包括:大观园、清明上河图、中华世纪明珠。其中 “大观园”荣获首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有2000条形态各异的龙及56个民族图饰的“中华世纪明珠”雕刻作品则浇铸成青铜,于1999年9月8日落户北京人民大会堂正门大厅。

  “大型作品存在一个收藏的问题。 ”阚三喜说,除了中华世纪明珠,其余作品都由他自己保存。除了偶尔展出,大部分时间都被装箱打包。目前《清明上河图》被锁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中,而“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在展出后便放置在军工路一间仓库内。

  “今年北京有个活动曾想邀请我带作品去,但运输、安装、安保都挺成问题,遗憾未能成行。别小看这些箱子,‘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够装两火车皮。 ”阚三喜说,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为“圆明园”找一个永久的家。

    希望:为大型艺术品保留栖身之地

   假如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像在这个没有门牌号的大院中还有仓库。拐了几道弯,阚老师带我们走进他在军工路上的 “蜗居”:卖菜的、收废品的毗邻相处。仓库内部处处是锈迹斑斑的旧管子,箱子上盖着塑料旧雨布,外墙是用旧油毛毡、碎砖头、旧塑料、旧铁丝搭起来的。虽然残破不堪,地面打扫得还挺干净,因为堆积的东西太多,给人一种转不过身的感觉。很难想像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便诞生于此、周遭脏乱差的环境,更让人难以将其与紫檀木、寿山石等联系在一起。

  “这是我的工作间,离我住的地方不太远,已经租了十几年。” 阚老师说, “建筑微雕需要场地和工具,比如说,木头需要打磨,如果在居民区早就被投诉噪音扰民了。” 阚老师自嘲道,“作品摆在这虽然有些痛惜,好在足够隐蔽安全。”

  不过,这一栖身之所很快也将不复存在,记者从杨浦区相关部门获悉,这个大院隶属水产批发市场某部,即将打造为 “食品加工园区”,脏乱差面貌有望改观,阚三喜也要搬家了。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曾作为世界贸易协会中心展馆“镇馆之宝”,在世博园展出半个月,备受好评。能不能找展馆收藏,免费向公众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圆明园?对此,杨浦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阚老师这一非遗项目正面临三难——展示难、传承难、生产性保护难。

  圆明园作品外包面积250平方米、净面积154平方米,如果算上需容纳的观众,展厅最少要500平方米以上, “全市有这个规模的展厅没几个”。

  此外,即使有可无偿使用的展区,无偿使用的展品日常管理维护仍是不小的开支。可喜的是,杨浦区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尝试,将其保护和传承列入时间表,还准备先组织一批中型及小型作品,在区文化馆或社区活动中心免费向市民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记者从杨浦区文化部门了解到,目前,阚三喜所在的殷行街道已制定了一份 《建筑微雕保护传承计划》,并着手寻觅房源,拟设立相关工作室。 “后世博新城中假如有相关展厅,希望能为大型艺术品保留一块栖身之地。”该负责人表示,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其工艺水准之精湛,作品面积之巨大均创当今之最,希望尽早能 “重见天日”,与广大市民见面。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