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时的毛泽东,不但贪婪地读书,而且开始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分析和解剖世界,他读书的兴趣总是和对时势的关心结合在一起。受杨昌济老师道德救世思想熏陶,毛泽东写的文章《心之力》得了许多人羡慕的100+5分(满分为100分)。1915年以《新青年》为号角的新文化运动,以其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崭新思想影响着毛泽东,他随即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而陈独秀则成为
他崇拜的人物。毛泽东曾说他当时非常佩服陈独秀的文章,有一段时间陈独秀“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做了我的崇拜人物。”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毛泽东在思想上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彻底抛弃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向激进民主主义思想转变。1917年4月1日,24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这不但是毛泽东一生中第一篇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也是中国现代体育史上最早的文献之一。此文并非就体育论体育,而是从国力弱,“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的高度谈起。
这期间,毛泽东越来越不满足于做书斋里的学问,尤其是新文化运动这样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不断地影响着毛泽东、改变着毛泽东。这时的毛泽东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变动。1915年,袁世凯为了使日本支持他复辟帝制,竟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主要条款。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汇编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更是义愤填膺,挥笔在封面上写道:“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毛泽东还冒着生命危险,在长沙城内散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这时的毛泽东也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和接触工农群众。在一师的高年级,他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和附近的群众接触。1917年夏,他利用暑假和一位朋友徒步九百余里,足迹遍及五个县,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特别崇尚这样的社会调查,认为它既是“锻炼筋骨”,更是锻炼意志。这时期的毛泽东还十分热心地主持过学友会,创办过工人夜校。
与社会的实际接触,使毛泽东体会到要改造社会必须组织一个坚固的团体,要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1917年冬,他和几个朋友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8年4月,在蔡和森的家中正式成立。“新民学会”的宗旨,开始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随着实践斗争的发展,到1920年,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个学会后来成为革命群众运动在湖南的核心力量,许多会员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期间,一直受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敬爱。老师们认为他是“异才”,是“伟器”;同学们认为他是“智囊”,是“怪杰”,是“毛奇”(毛奇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1917年6月,毛泽东参加一师学生“人物互选”,全校11个班,四百多人参加,34个人入选,他得票最多。
1918年6月,毛泽东从一师毕业,结束了他五年半的师范生涯,这标志着他完全走向社会。
两次赴京:毛泽东成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