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是一页沉重的历史。圆明园没有色彩,它永远以苍劲的灰色在历史的底片上感光,却并不晦暗;圆明园没有喧嚣,它永远以沉默的孤寂与驻足它面前的人们对话,却并无哀怨。它不自惭形秽,因为每一个在它面前流连的生命都怀着一腔朝圣的虔诚。它从不祈望冠盖如云的奢华。它只是对在它面前徘徊的人们娓娓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就象挽着一个老朋友的手,追忆着一... 中新社发 刘铮 摄
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铭记耻辱,还是怀念辉煌?
——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我大略比较过中西方历史建筑,发现西方(主要是欧洲)最宏伟的建筑都是“神”的建筑:神殿、庙宇、教堂;中国最宏伟的建筑则是“人”的建筑,准确地说是人的最高统治者的建筑:宫殿、园林、陵墓。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园林艺术历来在世界上就是首屈一指,从夏代的瑶台,到秦代的上林苑、汉代的建章宫、唐代大明宫、宋代艮岳都在世界上无与伦比,而圆明园则是它们的集大成者。她在151年的岁月里,历经五代皇帝的殚精竭虑,动用他们的最高权威,不惜国家一切财力,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匠师,购买国内外质地良好的材料和最名贵的奇珍异宝,才建成了如此豪华而壮观的皇家园林。1743年,法国传教士兼乾隆皇帝宫廷画师王致诚给友人写了一封信,全面描述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称圆明园为“真正的人间天堂”。这时候欧洲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欧洲思想文化界正劲吹“中国风”。1749年,当王致诚的这封信随着他的书信集在英国一经发表,圆明园的“万园之园”的名声很快在英国和欧洲传播开来。后来雨果不仅以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以建筑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的眼光对圆明园发出的热烈的赞颂完全是中肯之言。
圆明园的罹难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堪为奇耻大辱的一幕,是中国从历来的强国沦为弱国的最鲜明的标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现存的圆明园遗址看作极为珍贵的历史见证。保护圆明园遗址的原貌就是保护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近来经常听到一种强调,即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并不是英法联军焚烧后的现状,而是国人抢劫偷盗的结果。不错,当时敌人没有也不可能烧得那么彻底,那些不争气的同胞也应该受到谴责的。但我要打个比方:如果把生前的圆明园比作一只天鹅。一天她被歹徒杀死了,接着其他人拔去了她的羽毛,割走了她身上的肌肉。试问:作为控诉刽子手的罪证,羽毛丰满的天鹅的尸体与只剩骨架的天鹅的尸体有本质的区别吗?想以此遗址非彼遗址的区别来否认现遗址的历史见证价值,进而为复建圆明园辩护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对于圆明园遗址的态度应该遵循国际通行的理念和原则,遵循我国已经签署的有关国际协定或公约,目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匆匆忙忙地进行草率的1/10的复建,而是在科学指导下的研究和发掘。近年来从含经堂和九州清晏金鱼池的开挖表明,圆明园大量的覆土掩盖下的古建筑遗址仍留有像样的基础遗存。有条件、有计划地使这些遗存展现出来,将使圆明园成为一座壮观的废墟遗址。北京作为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和近千年历史的古都,应该有一座或几座震撼人心的废墟遗存见证她的不凡的身份。目前在园内进行的某些复建工作,如修复那些已经毁坏的桥梁、亭子等,都是对文物的破坏,将对圆明园遗址的申遗工作造成障碍,必须立即停止。须知,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但她的亡灵已涅槃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
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叶廷芳
(作者为德语文学研究专家)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