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短命全因治国无方 始皇不懂逆取顺守之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秦朝短命全因治国无方 始皇不懂逆取顺守之道

2010年10月14日 09: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秦朝修建的直道南起咸阳,北至九原郡,长700多公里。

赵高将秦二世玩弄于股掌之上,当面指鹿为马。(资料图片)

  秦始皇不懂“逆取顺守”之道 用打天下的方法治天下 结果秦朝只延续了15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国。他自称“始皇帝”,废除了自西周以来分封诸侯的制度,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他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书同文,车同轨”。他把六国王室和贵族迁到咸阳、巴蜀、南阳等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他把缴获的六国兵器和没收的民间武器加以销毁,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金人”,放置在咸阳的皇宫之前,宣示中国从此将永不见兵革。他征发无数人力修筑万里长城,以防止北方匈奴的侵扰。秦始皇以为,他设计的江山有如铜墙铁壁,将使他们家的帝王之业世代相传直至万代。

  然而,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死了之后,秦二世刚继位不久,秦朝就土崩瓦解,仅几年时间,这个强大的帝国就灭亡了。

  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只延续了15年。为什么这个空前强大的国家如此短命呢?西汉的政论家贾谊认为,自古“取与守不同术”,“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夺取天下的时候往往靠军事实力和阴谋诡诈,但到治理国家的时候就要顺应民心)。”秦始皇的先祖秦缪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等励精图治,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学习古人“逆取顺守”的经验,而是“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成为自古以来用暴力统治国家的第一人。

  秦二世继位后,不仅没有改革秦始皇的暴政,反而变本加厉,重用酷吏,赋敛无度,赏罚不当,导致人人自危,天下大乱。到了秦王子婴的时候,天下已经分崩离析,秦朝灭亡的命运已不可改变了。

  不封子弟不信功臣

  迷信法家刑法残酷

  秦始皇刚统一中国的时候,天下百姓都希望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因为自周朝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先后去世后,天下再没有统一的号令,诸侯各自为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秦始皇称帝后,天下才重新有了主宰。

  假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法古圣王之道施行仁政,休养生息,一定会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戴。但秦始皇自以为是,不肯学习前人的经验。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他认为西周分封制导致分裂割据,出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少恩寡义的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意见,废除分封制度。这一措施固然可以防止诸侯割据,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存在很大的弊端,由于皇子都没有土地和实权,天下大乱后秦朝王室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汉朝建立后,刘邦及时吸收了“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

  秦始皇“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他迷信法家思想,制定了残酷的刑法,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李斯投其所好,上书称:“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建议烧毁除了《秦记》、医药、卜筮和种树之书外所有其他书籍,这样就发生了焚书事件。后来,侯生和卢生不愿为秦始皇寻找仙人和不死之药,又发生了坑儒事件,秦始皇的这些举措,令天下人不寒而栗。

  大兴土木赋敛无度

  百姓怨望群盗满山

  经过多年的战乱,天下百姓已疲惫不堪,亟待休养生息。但秦始皇并不体恤民情,珍惜民力,而是忙于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和建造宫殿陵墓。早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他就派人在咸阳建造该国的宫殿。统一后,又兴建离宫别馆达七百余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房宫。按照规划,这座宫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容万人,下面可竖五丈旗。

  为了动员人力和筹集费用,秦始皇大大增加了租赋力役的征发,达到“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的程度。据估计,当时当兵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当时全国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秦始皇的陵寝建造了36年,役用工匠达70万人。到秦始皇晚年时,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局面,大大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百姓怨望,群盗满山。”公元前211年,有流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成为陨石,一些痛恨秦始皇的人便偷偷在上面刻上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天下大乱的迹象已出现,正如汉代学者贾山所说的:“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

  变本加厉推行暴政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游,返回时死于沙丘平台。秦始皇临终前写信给公子扶苏,叫他速来咸阳参加葬礼,接替王位。公子扶苏是秦始皇长子,由于不同意秦始皇坑杀儒生,被秦始皇派往边地监督将军蒙恬抵御匈奴。秦始皇死后,赵高串通丞相李斯,把秦始皇的遗诏改了,另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当年,太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后,“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盼望他的治国方略有所改变,但秦朝的第二任统治者再次令人失望。他偏信赵高,为巩固自己的权力诛杀朝中大臣和皇室的兄弟,而对百姓更加残酷无情。

  由于秦朝的法令越来越严酷,大臣们人人自危,想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秦二世又继续修建阿房宫,大肆修筑直道与驰道,赋税越来越重,徭役没完没了,于是楚人陈胜、吴广等率先造反,各地人民纷纷响应。这时丞相李斯想给秦二世提意见,劝他不要偏信赵高,告诉他天下已有很多人造反,但秦二世不见李斯,反而责怪李斯身为丞相没有治理好天下。李斯怕被贬官,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为了迎合秦二世的心意,上书劝秦二世“行督责之术”,实行个人独裁,用法制控制臣民。秦二世看了很高兴,于是推行“督责之术”,谁对百姓整得狠,就说谁是好官,谁杀人多,就说谁是忠臣。

  秦二世仅当了三年皇帝,就被他最信任的赵高杀死了,他死后一年,秦朝就灭亡了。

  安民可与行义 危民易与为非

  贾谊在总结秦朝覆灭的教训时说:“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陈胜不必具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德,不需凭借公侯的身份,而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就得到天下人民的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古代圣王能洞察事物变化的规律,知道什么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懂得治民之道的关键是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只要做到这一点,即使有人图谋叛乱,也得不到人民的响应。俗话说:“生活安定的民众,可以引导他们行仁义,生活不安定的民众,容易跟着人为非作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版文字:钟葵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